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吴玲鑫1,林以恒2,李键1,胡喜生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基于“源—汇”原理的森林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4期
  • 温希望1,2,宋艳暾1,2,蔡崇法1,2,郝蓉1,2,郭中锋1,2,李佳颐1,2(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物力学特性在水土保持领域的研究进展与热点[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4期
  • 《水土保持通报》编委会.《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2021-2024年)[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4期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水土保持通报》2023年征稿简则[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4期
  • 张鹏1,李良涛1,苏玉姣1,王清涛1,韩红英2,韩宏伟3,李晓婧2(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邯郸市林业和草原科研中心;邯郸市园林局).基于PLUS和InVEST模型的邯郸市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石淞,李文,杨子仪,于冉(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长白山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地形分异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伍堂银1,2,周忠发1,2,张露1,2,陈全1,3,罗丹1,2,吴岚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InVEST模型的南北盘江流域产水量时空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薛海清,岳娅,冯茜,龙杰琦,苗欢,苗淑杰,乔云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大气温度和CO2增加对黑土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王鹏全1,2,刘得俊3,李润杰1,4,吴元梅3(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民族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青海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湟水河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时空特征及驱动因子探测[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陈大蓉1,周旭1,杨胜天2,裴宇1,胡玉雪1,胡锋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基于贵州省土地变化的碳储量演变及其脆弱性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卫泽柱1,董斌1,许海锋1,徐志立2,陆志鹏1,刘筱1(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鄱阳湖地区典型湿地碳储量时空演变与情景预测[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杨扬,周浩,文高辉,夏卫生,罗梦怡(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1980—2020年洞庭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碳效应[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熊子昕1,2,匡兵1,2,柯楠3(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自然资源治理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中游城市群耕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强度”的空间关联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吕晶,金日,王镜植,张鹏,朱卫红(延边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湿地生态功能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基于PLUS的耕地驱动因素分析与未来预测 ——以图们江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汪勇政1,2,徐雅利1,余浩然3(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安徽省碳储量时空变化预测[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孟庆香,刘祺,李保路,郑燕娜,蔡恩香(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0—202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强度与碳排放脱钩关系[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张宇佳,蔡海生,张学玲,陈理庭,何庆港(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自然资源利用科技与管理创新研究基地/农业农村部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南昌市鄱阳湖生态重点实验室/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鄱阳湖平原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其驱动机制[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曹源,武江民(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李金梅1,2,3,周京春1,2,3,王金亮1,2,3(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省高校资源与环境遥感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滇池西岸山地区域SCS-CN模型优化[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刘静静1,李旭2,彭培好2,3(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生态资源与景观研究所).基于PLUS模型的雅康高速路段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张朕1,刘宝河2,茶娜1,苏非非3,王嫣娇2,王国立4,李龙5(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赤峰分公司;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扰动方式对典型草原区路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张文英1,2,高雪松1,2,王启1,2(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自然资源部耕地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沱江流域土地利用碳平衡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系[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刘少坤,黄荣华,张利国,王鹏程(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2000—2020年广西边境地区土地生态安全与兴边富民进程的耦合协调关系[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钟孟君,蒋贵国,陆忆文,程珍旎,董威威(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段产水服务供需风险评价及分区[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张洵1,岑云峰1,高照良1,2,李永红1,2,孙贯芳1,刘文博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2001—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对气候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李萌1,李彦1,杨那1,马子宗1,王红丽2,岳善超1,3,翟丙年1,王朝辉1,李紫燕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地长期覆盖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无机碳的变化规律[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翟江蕊1,2,白云岗2,加孜拉2,柴仲平1,丁邦新2,3,郑明2,潘雄凯1(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塔河下游典型绿洲灌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盐渍化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 陈雪1,2,3,刘佳庆1,2,3,李敏1,2,3,孙杰1,2,3,何学敏1,2,3(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精河温带荒漠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荒漠地区土地开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固定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