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子豪1,2,张金懿1,2,帕茹克·吾斯曼江1,2,郝晋珉1,2(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县域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研究 ——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张平1,2,林昕1,张永翔1,孙强强1,孙亚楠1,孙丹峰1,2(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中心).我国城市多尺度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框架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肖子卿1,田海清1,张涛1,王迪1,盛越1,李大鹏1,刘飞1,周建成2(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内蒙古领异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玉米秸秆饲料除尘筛出物离散元数值模拟参数标定[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蔺玉红,马嘉伟,张雪艳(宁夏大学农学院).蚯蚓粪、草炭与生物炭混合对基质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组成、代谢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向礼波1,薛敏峰1,史文琦1,严双义2,曾凡松1,刘美玲1,杨立军1,龚双军1,喻大昭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综合品种抗性和杀菌剂对6个抗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赤霉病防效评价[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王小慧,陈阜(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华北平原作物面积比例对农田景观异质性特征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胡瑶君,徐菲菲,任航,夏艳辉,赵子尧,李宇,李洪连,袁虹霞,王珂(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豫北夏玉米根际2种根腐线虫的形态和分子鉴定[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孙岳,张红伟(中国农业大学情报研究中心).我国建设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的三大基础[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龚高1,严晓春1,王凤红1,张磊1,李文泽1,闫晓敏1,刘虹夫1,吕琦1,李金泉1,2,苏蕊1,2(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农业农村部肉羊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山羊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金莱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在畜禽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刘斌1,王立忠1,吴铁成1,2,马跃军1,3,赵若阳1,高玉林1,闫新刚4,李玉荣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肉羊遗传资源评价与繁育技术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实验室;阿拉善白绒山羊种羊场;鄂尔多斯市立新实业有限公司).不同品系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周期中chi-miR-107-3p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张璐瑶1,孟琳1,颛清芮2,傅祥伟2,3,侯云鹏1(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新疆农垦科学院省部共建绵羊遗传改良与健康养殖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微生物16SrRNA测序技术对ICR小鼠传代后肠道菌群变化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郭军海1,赵武云1,石林榕1,周刚2,张锋伟1,杨昆山3,辛尚龙1(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华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旱区滚勺式胡麻联合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李桂鑫,王敏娟,胡冕琳,郑立华(中国农业大学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结构功能特性的油麦菜生长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鲁任翔1,王喆1,翟雨佳1,金唯新2,沈斐2,郑传林1(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农业服务中心).无锡市阳山水蜜桃果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高效杀菌剂筛选[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林怡1,2,叶菁1,2,刘岑薇1,2,王义祥1,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红壤山地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基于能值分析的“葡萄-灵芝”复合系统的生产效率及可持续性评价[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王存才1,李康2,郝智慧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兽医药研究中心;青岛农业大学农用生物制药实验室).犬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初步建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7期
-
陈吉平1,刘宇荧2,傅新红2(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合作社社会化服务能促进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纳吗 ——来自四川的经验证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樊瑀1,董淑琦1,原向阳1,杨雪萍1,姚翔2,郭平毅1,杨雪芳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繁峙县平型关镇农业技术站).谷子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杨今胜1,张晓龙1,郑培峰1,徐文华2,吕艳杰2,王立春1,2,王永军1,2(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玉米抗倒伏能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刘英博1,周际2,陈颖露2,姚旭擎2,杨晓琳1,2,杜太生1(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基于CiteSpace的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优化灌溉制度的节水潜力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彭硕1,刘东阳1,时国龙1,李广博1,慕京生2,辜丽川1,焦俊1(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蒙城县京徽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及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生猪状态音频识别[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郑子漂,徐海江,涛郭仁松,王亮,崔建平,张大伟,魏鑫,努斯热提·吾斯曼(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新疆长绒棉育成品种演变趋势及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万凌霄,蔡海龙(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生产性服务外包是否促进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 ——以小麦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王永杰1,2,颜鑫1,2,王英3,刘根红3,杨世琦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宁夏大学农学院).喷施羧甲基纤维素钾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及其作物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周文涛1,兰天1,2,潘岳1,公衍丽1,高云悦3,李品芳1,4(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土壤质量评价中少量样本最小数据集的构建 ——以内蒙古杭锦旗黄河南岸灌区典型地块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邹晓蔓,傅漫琪,王小慧,陈阜(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1985—2018年中国甘蔗生产时空变化及区域优势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谢立军1,白中科1,2,3,杨博宇1,杜鑫1,杨凯1,付帅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襄垣县耕地资源价值核算及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