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严加坤1,张宁宁1,张岁岐2(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谷子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胡玲1,2,孙聪3,范闻捷1,2,刘海江3,任华忠1,2,崔要奎1,2(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空间信息集成与3S工程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近20年防风固沙重点生态功能区植被动态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查美琴1,2,成向荣1,虞木奎1,韩有志2,汪成3,江斌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华东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省永丰县官山林场).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和大叶榉幼苗功能性状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何雪李1,2,陆施毅1,2,黄中豪1,2,李友邦1,2(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珍稀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扶绥白头叶猴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胡宇美1,2,马理辉1,3,李蕊4,柯增鸣5,杨金贵6,刘铮6(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黄土高原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物量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郭强1,谢苗苗1,2,王回茴1,陈燕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服务与贫困关联视角下生态扶贫策略的实施路径[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宋红丽,刘前进,安娟,王立志,郁万妮(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沙条件及氮输入对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碱蓬和土壤15N吸收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李大乐,陈建文,张红,李君剑(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Pb和Cd对森林土壤细菌功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陈逸飞1,许瑶瑶1,邓博文1,张硕1,郑德祥1,廖晓丽2,王库2,孙新超3,靳少非2,4(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崇明生态研究院).全球木本植物叶片硅钙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冯莹莹1,2,梁丹1,3,李兴权1,罗旭1(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云南省高校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山地隔离和空间距离对高黎贡山灰腹地莺(Tesia cyaniventer)鸣唱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朱国平1,2,3,4,王敏1,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极地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极海洋生物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罗勇1,2,3,4,俞晓磊1,2,3,4,黄晖1,2,3,5(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三亚中科海洋研究院海南省热带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南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悬浮物对造礁石珊瑚营养方式的影响及其适应性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韩其飞1,2,李莹莹1,彭开兵1,李超凡1,黄晓东3,许文强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氮沉降对中亚草地生态系统NPP的影响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李明源1,2,3,王继莲1,2,3,周茜1,2,3,张甜1,2,3,美合热阿依·木台力甫1,2,3(喀什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叶尔羌绿洲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帕米尔高原生物资源与生态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南疆四种盐生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肖鹏飞,吴德东(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全球植物修复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张萌萌1,2,王帅3,傅伯杰2,3,刘焱序3,武旭同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社会-生态网络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1,第21期
  • 高星1,2,杨刘婉青1,李晨曦3,宋昭颖1,王杰1(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模拟多情景下白洋淀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20期
  • 张文静1,孙小银1,2,3,周俊4(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南四湖湿地生态与环境保护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日照市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南四湖流域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权衡关系[J].生态学报,2021,第20期
  • 刘娇1,郎学东1,2,苏建荣1,2,刘万德1,2,刘华妍3,田宇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云南普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基于InVEST模型的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J].生态学报,2021,第20期
  • 吴希慧1,王蕊1,高长青2,高胜1,杜兰兰3,KHAN Asif1,BARMON Milon1,郭胜利1,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长武旱作小麦育种试验中心;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地利用驱动的土壤性状变化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J].生态学报,2021,第20期
  • 柳建玲1,李胜鹏2,范胜龙1,3,胡勇2(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东南生态脆弱区监测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厦漳泉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区与预警点识别[J].生态学报,2021,第20期
  • 叶兴状1,张明珠1,赖文峰1,杨淼淼2,范辉华3,张国防1,陈世品1,刘宝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特色资源研究所).基于MaxEnt优化模型的闽楠潜在适宜分布预测[J].生态学报,2021,第20期
  • 刘小燕1,2,3,崔耀平1,2,3,董金玮4,史志方1,3,闰亚迪1,3(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河南省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黄河中下游影响区生态空间和生态指数变化评估[J].生态学报,2021,第20期
  • 黄娜1,2,石铁矛3,石羽4,李春林2,胡远满2(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建筑大学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及社会功能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1,第20期
  • 隋玉正1,孙大鹏1,李淑娟2,徐永臣3,吴晶晶4(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学院).碳储存变化背景下东营市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J].生态学报,2021,第20期
  • 刘秉儒1,2,3,4,张文文5,4,李学斌5,4(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生态保护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宁夏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贺兰山不同林分凋落物微生物群落特征与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第20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