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高旭亮1,龚毅1,王芳1,2(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多级评分认知诊断模型述评[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白卫明,刘爱书,刘明慧(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期遭受心理虐待个体的自我加工特点[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谭梦鸰,任志洪,赵春晓,江光荣(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辩证行为疗法:理论背景、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丁欣放1,聂晶2,张斌3(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处).心理因素与学业表现:机器学习分类预测模型[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颜士梅,吴轶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领导者性别身份的评价差异:基于内隐领导理论的实证分析[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杨雪1,2,3,郑磊1,2,3,胡小玄4,王益文1,2,3(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研究所;福州大学中国社会信任研究中心;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诺水平对信任与否的影响——被骗预期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许哲铭,曾维希,高静珍(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依恋如何影响领导者内隐追随特征?性别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杨玲1,张炀1,张建勋1,刘鹏程1,杨雁惠1,刘文鑫1,陈开林2(甘肃省行为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物质成瘾与康复研究所;甘肃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金钱奖赏对海洛因戒断者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促进作用减弱[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李秀妍,伍珍(清华大学心理学系).4~8岁儿童认知风格的发展及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罗芬1,2,王晓庆2,蔡艳1,涂冬波1(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基于Gini指数的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选题策略[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丁毅1,纪婷婷1,2(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实验与应用心理学系).不患不均?容忍和支持经济不平等的心理学解释[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林晓欣,邢强(广州大学心理系).反馈延迟对信息整合类别学习的影响:视觉项目精确性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郭艺璇,王权红,王彤彤(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汉字刺激质量与语义启动间的交互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王宋婷1,2,丁刚强1,曹碧华1,杜玮玮2,李富洪1(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负荷越大,转换越难——来自数字大小交替比较的证据[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李梦琪1,陈志敏1,王晓琳1,郑元杰2,任衍具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场景主旨的层级加工:来自注意瞬脱范式的证据[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于明阳,姜英杰(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FN400和LPC对熟悉性和回想的特异性指向分析[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王丽雪1,吕匡迪1,张倩1,师姝娅2,李寿欣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不同空间构型下邻近性对视觉工作记忆中相似性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薛明锋1,陈平1,刘拓2,甄锋泉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GLMM框架下统一GT与IRT[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周爱保,潘超超(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甘肃省行为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信息加工[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宋素涛1,2,姜亭3,张伟涛2,左胜楠2,冯晶2(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CBT对社交焦虑障碍有效干预的神经预测因子及机器学习应用[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匡子翌1,王效广2,彭顺1,杨磊1,胡祥恩1,3(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多项式加工树模型在再认启发式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张昊天1,2,3,冯哲4,胡超1,2,3(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科学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治疗心理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认知与脑疾病研究中心;多伦多大学应用心理学与人类发展系).智慧的特质论与状态论:分歧、统整与新解[J].心理科学,2021,第2期
  • 张丹1,2,3,胡雪庆1,2,3,刘勤学1,2,3(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大学生压力和睡眠质量:反刍思维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1期
  • 陈晓科,李祚山,王婧(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困境儿童孤独与社交焦虑对抑郁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1期
  • 向燕辉1,2,袁蓉1,赵佳旭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儿童期虐待与成年后孤独感的关系:反刍思维与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1期
  • 杨继平1,2,王娜1,高玲1,王兴超1(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儿童期虐待与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1期
  • 吴丽君1,杨安2,陈宇帅2,叶茂林1,刘豆豆1(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应用心理学系).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工作! 不合规任务对新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J].心理科学,2021,第1期
  • 赵敏翔1,王红军2,董妍1,牛勇3,方圆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中国人民大学校医院;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大学生自尊与微信成瘾:状态焦虑和网络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