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姗姗1,王海宁2(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青岛大学商学院).趋近重塑总是有效的吗?基于“过犹不及”效应的探析[J].心理科学,2023,第2期
  • 王芹,王雨琪,刘欣宇,许慧芳,罗文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核心厌恶与道德厌恶唤醒与适应的特异性:来自主观情绪体验和自主神经活动的证据[J].心理科学,2023,第2期
  • 张文洁1,2,戴文纯3,何茹1,2,钟毅平1,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幼儿对受助者的能力评价及任务难度感知的作用[J].心理科学,2023,第2期
  • 陈永香1,2,3,朱莉琪2,3(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两岁儿童利用身体部位信息快速识别动词[J].心理科学,2023,第2期
  • 孔超1,2,3,刘欢欢1,2,刘林焱1,2(辽宁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辽宁省脑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语境影响自我偏见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2023,第2期
  • 翟梦蝶1,吴虹晓1,王雅洁2,冯文锋1(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扫视导致时间知觉的扭曲及其机制探讨[J].心理科学,2023,第2期
  • Yang Meng,Zhang Lin,Deng Xinmei,Zeng Shuling(School of Psychology,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518060;School of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The Shenzhen Humanities&Social Key Research Bases of the Center for Mental Health,Shenzhen,518060;Shenzhen Futia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Shenzhen,518034).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Conflict Control:A Behavioral and ERP Study[J].心理科学,2023,第2期
  • 刘楚铜1,金如意1,何颖1,张敏强1,2,3,4,高方昕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脑认知与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OR法在DIF检验中的应用——以英语学业能力测验为例[J].心理科学,2023,第2期
  • 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会务组(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会务组).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顺利召开[J].心理科学,2023,第2期
  • 李晨麟1,2,潘盈朵2,王新野2,李苑2,游旭群2(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包容型氛围感知对员工建言的影响:心理安全感与惰性感知的双重路径[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王怀勇,许雅梅,岳思怡,陈雅姣(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感知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促进:社会距离与时间距离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杨晓莉,刘肖会(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甘肃省心理与行为重点实验室).“讳疾忌医”:健康信息回避的影响因素与理论解释[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杜肖丽1,Cody Ding1,徐梦思2,袁树歌1,张利杰1,陈红1(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社会排斥对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金豆,张宝山,党清秀,张何雅婷(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老年人自尊、希望和抑郁关系的纵向研究[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杜晓鹏1,2,蒋奖1,蒋文3,王娟4,彭文雅1,杨铠溶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基于自我概念结构三元整合假设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万雨霞,焦丹阳,张莉,刘春雨,王言,胡晓倩,王美萍(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父母教养行为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多基因与负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方杰1,温忠麟2(广东财经大学新发展研究院/应用心理学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有调节的多层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高晓雷1,李天贽1,白学军2,高蕾1(西藏大学高原脑科学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特质自我控制对食物线索注意偏向的影响及干预:来自眼动的证据[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王军利1,林艺1,文彦茹1,侯莉敏1,唐文清1,张凌燕2(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桂林市机关第二幼儿园).不同情境中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王歆睿1,2,3,韩布新1,2(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成都工业学院).基于微信平台的研究生积极心理干预[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温芳芳,佐斌(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社会心理研究中心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隐印象更新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热比古丽·白克力1,2,杨晓辉1,王振宏1(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高校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健康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学生时间洞察力特质与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未来情景性思维的作用[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谢江佩,朱玥,王永跃,刘亚(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领导集权度如何影响团队绩效?任务互依性与团队绩效压力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王瑞冰,徐盛,朱麟,王芸萍,刘聪慧(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对风险决策中外语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魏艳秋1,陈晶露2,徐晓惠1,胡平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IDG/麦戈文脑研究院).社会互动视角下的有意识情绪感染[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张柏楠1,徐世勇2(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建言行为与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道德凭证机制的研究[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李斌1,2,3,张凯迪1,陈汉聪1,李方君1,李爱梅1(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暨南大学企业发展研究所;广州品牌创新发展研究基地).建言类型对领导者建言采纳的影响:面子与幽默的作用[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焦丽颖,郭震,史慧玥,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善良人格与道德需要满足的关系:交叉滞后研究[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 李紫菲,成磊,朱雪丽,王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我们都是“打工人”:工作中的客体化[J].心理科学,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