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俊玲1,甄红军1,2,赵永生3(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党委;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京津冀地区新工科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5期
-
常俊跃1,孙有中2(大连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语专业《国标》本科毕业论文多样化要求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5期
-
宋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家语言规划与治理研究中心).论国际中文教育的“师范性”[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5期
-
彭南生,赵娜(华中师范大学党委).论专业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三个维度[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5期
-
刘媛元(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新媒体时代高校小提琴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5期
-
胡洪彬(浙江财经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迈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体系架构与机制[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4期
-
王如志1,2,崔素萍1,2,3,聂祚仁4,5,2,3(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北京工业大学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工程院;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双碳”目标视角下“四位一体”本科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4期
-
霍宝锋1,刘伟华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系).物流专业教育:智慧物流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4期
-
曲建武1,张晓丹2(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建设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4期
-
李洪修,崔亚雪(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公共使命”[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4期
-
吴健1,2,刘昊(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面向新时代通识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4期
-
王良燕(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数字化转型中的营销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4期
-
魏殿林,倪旭前(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综合性高校艺术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4期
-
梁志,陈书琦,李欣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本科拔尖人才跨学科培养的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4期
-
文雯,王嵩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知识视角下大学跨学科课程演进及其特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4期
-
蔡静(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网络教育学院).在线论坛发展外语专业学生思辨倾向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4期
-
刘俐俐(三峡大学;南开大学文学院).“设教之期即其进学之期”——以本科“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4期
-
李晓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问题驱动 计算落地——记一门新文科课程的初次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4期
-
吴俊(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论许国璋对我国外语学科建设的历史贡献[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4期
-
孟子敏,李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及改进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3期
-
蒋占峰,刘宁(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逻辑进路[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3期
-
王维国1,徐健2,盖印2(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数智化升级与教学方法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3期
-
胡清华,王国兰,王鑫(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校企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3期
-
张智义1,2,高玉垒(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语部).认知语境视阈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研究——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