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英姿1,2,韩霜1,顾剑秀1(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过程性视角下博士学术职业选择的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3期
-
徐巧宁1,赵春鱼2,吴英策3,顾琼莹4(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事业发展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学院).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基于2020版教师教学发展指数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3期
-
刘献君1,2,陈玲2,3(文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工程学院).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3期
-
蔡荃1,魏江2,吴伟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相得益彰:部属高校如何平衡央地合法性以实现融合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3期
-
李阳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重构技术与教师教育的关系:助推式教师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3期
-
邬大光(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探索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大国道路”[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段义德1,郭丛斌2(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阻断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效应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李廷洲,杨文杰,李婉颖(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李永刚(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动力、影响与发展方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王振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虹吸效应”下中小城市高职院校的办学困境及破解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崔奎勇1,刘广耀2,史娟3(山东英才学院;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我国本科职业教育质量辨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张炜1,2,邓勇新2,辛越优3,叶民1(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多元分类视角的高等工程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以9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样本[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潘健,史静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全球视角下科研产出数量与质量的互变逻辑——以工程学科研论文产出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高文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康乐1,吴红斌2,王维民3,哈巍4(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医学院校合并对其本科生源质量的影响[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南晓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高校更名原因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翟翌1,2,3,范奇4(重庆大学法学院政府规制与公共政策法治研究所;国家智库重庆大学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与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重庆大学重庆市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重庆大学法学院).新时代高校行政法治:逻辑基础、风险构造及应对机制——兼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蔺亚琼1,李紫玲2(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学院).知识生产视角下博士生科研训练的两种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江育恒1,于歌2,赵文华3(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党政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型大学社会声誉的形成机理:理论解释与跨案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鲁文辉(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高校教师聘用合同“服务期”条款的合法性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程江平,麻来军(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双高”建设校的群像特征与建设启示——基于浙江省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谢维和(清华大学).世界变局中的教育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2期
-
张大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1期
-
黄容霞1,魏萍2,潘孝珍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规划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以湖北省地级市为例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