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智力1,凌智瑜1,2(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薛丹,刘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CTRP3在糖脂代谢及心血管保护作用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胡跃玲,陈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左卡尼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高照,黄奕君,许晋川(海南省人民医院).造影剂肾病防治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覃雨雪1,2,李科1,2,刘剑雄2(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院;遵义医学院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影像技术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陈芯蕊,田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胡文,匡雪,刘增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吡格列酮改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温美琴1,张庆1,2,陈晓婧2(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原发性二尖瓣反流外科术后的左室功能障碍[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关畅1,曲秀芬1,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心房起搏位点与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的关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王日贵1,楚天舒2,武力勇2(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瘦素抵抗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王启鑫,任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基因多态性对指导华法林应用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崔路遥,张恒,唐碧(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左室四极电极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现状及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钱志敏1,何胜虎2(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诊治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李雪杰,陈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心力衰竭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张开进,李兴德(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诊治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王梁1,李晶洁1,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晚钠电流及其速率依赖性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中的作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曾治宇1,2,林娜3,4,张明东1,张澍3(波科国际医疗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医学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一级预防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李鸿渐,富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匡雪,胡文,刘增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张舒珊1,杨延宗2(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心房颤动与钠尿肽家族最新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孟祥旭,滕伟,惠学志(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左西孟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作用研究现况[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心血管病学进展》编辑部).重要启事[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3期
-
邱英茹,张瑞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肌代谢重构在慢性心力衰竭进展中的作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2期
-
董洋宏,石治宇,尹新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钠盐摄入量在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2期
-
马秀英,戴晨,张源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与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2期
-
燕亚茹1,2,刘美霞1,2(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血清可溶性ST2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2期
-
何宝强1,李晓梅1,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实验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变化的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2期
-
奚倩兰1,龚深圳1,陈晓平1,2(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学院研究生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生物可吸收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