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金玲1,尹海伟2,仇是2,朱捷2,陈佳宇1,费凡2,孔繁花1(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雨洪管理措施的水环境效应差异——基于Meta的中国案例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3期
-
胡其玉1,2,陈松林1,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厦漳泉地区生态网络空间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田成诗,陈雨(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中国省际农业碳排放测算及低碳化水平评价——基于衍生指标与TOPSIS法的运用[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邓祥征1,杨开忠2,单菁菁2,董锁成1,张文鸽3,郭荣星4,谈明洪1,赵鹏军5,李宇1,苗长虹6,崔耀平7(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河流域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李凯1,侯鹰2,Hans Skov-Petersen1,Peter S.Andersen1(哥本哈根大学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管理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景观规划导向的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基于“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性”研究范式[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许闯胜1,刘伟2,宋伟3,李寒3,4(江苏省水利科教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差异化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思考[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何振芳1,2,郭庆春1,3,刘加珍1,张莹莹1,刘杰1,丁航1(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丁超,胡永江,王振华,赵娜,董文秀,王黎明(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虚拟水社会循环视域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覃艺1,张廷斌1,2,易桂花3,魏澎涛1,杨达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2000年以来内蒙古生长季旱情变化遥感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卢淑莹1,2,黄鑫3,陶卓民1,2(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入境游客空间特征与移动轨迹——以南京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璩路路1,王永生2,3,刘彦随2,3,马晴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乡村振兴导向的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李国志,张景然(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文献综述及实践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刘大鹏,马斌,王悦(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工业城市防护绿色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李东昇1,张仁勇2,崔步礼1,赵云朵3,王莹1,姜宝福1(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烟台市土地储备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1986—2015年青藏高原哈拉湖湖泊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孙从建1,贾焰文1,李新功1,张永清1,孙九林1,2(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吕梁山连片贫困区南部水资源实物量表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庞艳梅1,陈超1,2,郭晓艺3,徐富贤3(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南方丘陵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1961—2015年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气候年型及其生产潜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周才钰,许有鹏,刘鹏飞,王强,王杰(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东部湿润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的土壤水效应[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卢明强1,陈丽军2,3(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于MNL离散选择模型的社区居民对湿地保护的贡献意愿——以大庆湿地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2期
-
刘琳轲1,2,梁流涛1,2,高攀3,范昌盛2,王宏豪4,王瀚4(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阳市镇平县自然资源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系及交互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期
-
阎晓1,2,涂建军3(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协同创新中心;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期
-
徐维祥,徐志雄,刘程军(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黄河流域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的耦合性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期
-
赵雪雁,杜昱璇,李花,王伟军(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黄河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的时空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期
-
林江彪1,王亚娟1,张小红2,刘小鹏3(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大学中卫校区公共教学事务部).黄河流域城市资源环境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期
-
汪芳1,苗长虹2,刘峰贵3,陈兴鹏4,米文宝5,海春兴6,段德罡7,王金平8,张占仓9,王成新10(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NSFC-DFG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兰州大学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省高校人地协调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流域人居环境的地方性与适应性:挑战和机遇[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期
-
葛世帅,曾刚,杨阳,胡浩(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黄河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耦合关系及空间特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期
-
谢丽霞1,白永平1,车磊2,乔富伟1,孙帅帅1,杨雪荻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基于价值—风险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分区建设[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期
-
宁怡楠1,2,杨晓楠3,孙文义1,4,穆兴民1,4,高鹏1,4,赵广举1,4,宋小燕5(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山区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径流量变化趋势及其归因[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期
-
刘晶晶1,王静2,戴建旺3,翟天林4,李泽慧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黄河流域县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核算及时空变异[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期
-
杨雪荻1,白永平1,车磊2,周亮3,4,乔富伟1,王治国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黄河上游生态脆弱区城市增长边界划定——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