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吴帆1,马晨骋2(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沉浸体验式戏剧的场景传播模式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刘广宇(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郎劲松,李莎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交往逻辑:主体性与主导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张蓝姗1,2,蒋亚娟1(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体与创意中心).智能时代的电视社交化演进:人机分离、人机互动到人际交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任锦鸾,肖丹(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跨媒介视角下网络文学价值评估体系与开发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张建友1,2,戴建华3(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商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以“合”为贵:合作文化对传媒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 ——基于传媒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陈世华1,陈佳怡2(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狂欢与沉寂:短视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季为民1,2,李斌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新发展与再探索[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脱慧洁(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家图景与日常生活:西藏电视纪录片的历史书写[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於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启蒙、超越与共在:女主播对话的“第二性”哲学阐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周蔚华1,2,邵士博2,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20世纪80年代科学思想的传播* ——基于图书出版的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龙伟(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清季民间通信的传播渠道及其速度 ——基于严修日记与山西票号通信的观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武瑶1,王晓璐2,1(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文本·时空·人物:论互动剧的交互叙事模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刘于思,马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实践社群的空间生产:上海望平街与天津南市民国报馆集群的“意义之场”与社会想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刘宏(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信息传播的周围人效应[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麦尚文1,张钧涵2(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系统性融合”:新型主流媒体的社群驱动与传播生态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王琴(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网络文化安全视域下女性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张晶(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论审美投射与审美移情的异同[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王钰(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平新闻的理论发展与范式转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廖祥忠(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网络文化安全的内涵特征、治理现状与建设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王晓红1,谢妍2(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安全观的五个辩证统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陈海庆1,邢兆梅2(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网络修辞发展的新态势及其理性建设[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张洪生(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十四五”规划背景下网络文化安全与文化建设问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徐培喜(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数字时代中国国际传播领域面临的五个挑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林卉1,2,司长强3(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独创的电视剧》:中国第一部电视剧艺术理论成果新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郑亚楠(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声音、技术、人:东北解放战争中地方人民广播溯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倪琳(上海商学院广告系).企业自主传播的逻辑演变及合法性问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6期
  • 李成家1,彭祝斌2(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论跨文化共情传播* ——基于国际互助抗疫的探索[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