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淑娴1,2,文华枢1,2,谢德春2,3,李友余4,李超荣5,刘志发5,张朝明5,吴天民4,宋斌2,莫美华1(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云开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粉褶蕈属一新记录种 ——比杜普粉褶蕈[J].中国食用菌,2022,第4期
-
辛世纪,刘静雯,班立桐,黄亮,王玉,孙宁(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芦苇秸秆对灵芝液体发酵多糖产量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22,第4期
-
薛科宇,田继锋,宋国华,魏珂,金子纯,赵婕妤,侯晓慧(许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许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利用多壁碳纳米管的QuEChERS技术结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菌农药残留量[J].中国食用菌,2022,第4期
-
丘献娟1,秦延春1,卢玉文1,陈国龙1,韦锦福1,陈文柱2(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玉林市玉光食用菌有限公司).稻草鸡粪基质不同配比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J].中国食用菌,2022,第4期
-
王月,任梓铭,于延申(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长根菇优良菌株评价与筛选[J].中国食用菌,2022,第4期
-
林旭,丁李春,李志刚(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松针在暗褐网柄牛肝菌母种配方优化中的应用[J].中国食用菌,2022,第4期
-
陈群1,阚劲松1,杜军华2,刘仙明3(合肥学院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东至县葛公菌种场).“沪农灵芝1号”代料栽培培养基配方优化研究[J].中国食用菌,2022,第4期
-
(中国食用菌杂志编辑部).《中国食用菌》声明[J].中国食用菌,2022,第4期
-
(《中国食用菌》编缉部).《中国食用菌》投稿指南[J].中国食用菌,2022,第4期
-
邓雅元1,游金坤1,华蓉2,王娟1,杨璐敏1,孙达锋1,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3种常见野生牛肝菌和3种大宗人工食用菌营养成分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孟祥麟1,赵书雪2,徐丽丽1,邱田美1,李树文1,郭立忠1,于浩1(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应用真菌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羊肚菌的培养基和营养袋配方优化[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乔婷1,2,李峻志2,戴璐2,贺晓龙1,赵瑞华1,高小朋1(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羊肚菌分类鉴定方法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李文佼1,温世勇2,张洪勇1,朱金英1,裴艳婷1,魏龙雪1,陆学东3,王秀芬4,张书良1(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德州市陵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德州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鹿茸菇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盛立柱1,叶松梅2,叶晓菊1,何建芬1,文冬华1,孙孔兰2,林火松1(龙泉市食药用菌产业办公室;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黑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优化[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刘西周(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继代次数对天津七里海野生珍稀苇蘑菌种的活性影响[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周霖1,雷永伟1,杨慧2,王晓红1,周波1(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美味牛肝菌全麦面包配方的优化[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霍捷1,邢万里2,王卫平3,滑帆1,高义平1(保定市农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保定市农业农村局).华北地区春季栽培大球盖菇关键技术[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巫仁高1,赵俊敏1,王怡暄1,刘福阳1,王爱仙1,卢仁清2,舒绍清3(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顺昌县仁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顺昌龙源溪农业专业合作社).龙爪菇培育技术优化[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许斌1,高洁1,于翠翠2,侯丽真1,高雅鑫1,张蒙冉3,王凤忠1,李淑英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产品开发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兵团重点实验室).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西藏黄蘑菇品质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孔维丽,崔筱,刘芹,胡素娟,宋凯博,王彦坡,吴杰,张玉亭(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平菇菌株黑平16-1的选育及生物学特性[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王宝印(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白参菌工厂化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兰清秀1,2,3,柯斌榕1,3,卢政辉1,3,马璐1,3,黄晨阳2,廖剑华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特色食用菌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半合成和天然培养基对秀珍菇菌种保藏效果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吴龙月1,马水丽1,何小芳1,苏琮葆1,叶丽云1,汤坤鹏2,吴小平1(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菌物研究中心;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红缘拟层孔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马艳蕊1,王顺明2,李学震1,王华3,和法涛1,刘光鹏1(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安丘市农业农村局;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桑黄与冠突散囊菌发酵桑叶红茶功能性对比[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李亚娇1,孙国琴1,于传宗1,王海燕1,庞杰1,郭九峰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一株内蒙古自治区蘑菇科新种的初步研究[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
华蓉1,2,李建英1,刘绍雄1,罗孝坤2,李雪松2,熊永生2,孙达锋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一种姬松茸菌床常见病害的病原菌分离鉴定[J].中国食用菌,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