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政云,李建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深度学习视域下美国职前教师教育创新实践 ——以银行街教育学院普通儿童教育专业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曹丽萍,马焕灵(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新西兰校园欺凌规治的三维构景:前提、路径与定型[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涂瀞文1,吴坚2,马早明1,3(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东帝汶研究中心/东南亚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认同视角下东帝汶语言教育政策实施困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张挺1,高杨2(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学校办公室).校园欺凌自杀与学校责任 ——基于日本1989-2018年民事裁判文书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汪欣欣,谢诤寅(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南非语言教育政策对中文教育影响研究 ——基于后种族隔离时代语言教育政策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翟云秋,程晋宽(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芬兰教师何以优秀? ——基于芬兰新手教师同伴小组指导模式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陶建国(河北大学法学院).日本校园欺凌事件中教育机构的调查报告义务[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谢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英国中小学“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陆彩霞1,边玉芳1,2,3,梁丽婵1(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国际公民教育评估体系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ICCS项目四轮国际调查研究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段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同辈调解在美国校园欺凌中的运用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谢晓宇(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西方关于批判性思维内涵、属性和影响因素的论争[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田芬(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美国人工智能计划”中的教育使命与策略 ——基于美国政府2019-2020年系列报告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王佑镁,宛平,柳晨晨(温州大学大数据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培养负责任的数字公民 ——国际数字公民教育政策文本的多维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李先军,高爱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微观史学视角下的教师生活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陈唤春1,蒋贵友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循证教育改革历史演变与实践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邓阳,刘莹,王后雄(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认识论资源的研究进路及其教学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徐娟,毕雪妮(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大学高层次人才生成中国际学术流动及演变 ——基于我国5类项目人才履历的实证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王战军1,蓝文婷2,布莱恩·麦考尔3(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美国公立世界一流大学经费运行机制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高洋(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研究院).美国高校年度报告中文化-认知调查 ——基于正当性的制度视角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刘淑华,朱思晓(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自治与问责:俄罗斯高等教育治理变革双重向度[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3期
-
但金凤,陈琴(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教育变革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21,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