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芬1,邱傲东2(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从《江村经济》到《茧》※ ——费孝通小说的社会文化思考及其文学价值[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2期
  • 邓小燕(武汉大学文学院).论新文学与活体解剖之关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2期
  • 李章斌(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诗的“语言问题” ——叶维廉《中国现代诗的语言问题》献疑[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2期
  • 徐炯1,徐德明2(扬州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扬州大学文学院).《流俗地》解字说文[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2期
  • 刘阳扬(苏州大学文学院).论1950—1970年代科幻写作中的工业想象与城市景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2期
  • 曾令存(嘉应学院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史版本辑录与述略(大陆部分1949—2019)[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2期
  • 张立群(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整合、深入与学术意识的探求 ——评《阮章竞年谱》[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2期
  • 杨成前,孙良好(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多维视野下的“再出发” ——“文学史视野中的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2期
  • 王奕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回顾与展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理事会暨“地方路径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2期
  • 李敬泽.编者的话[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2期
  • 李拉利(长治学院中文系).“从文”还是“造文” ——以鲁迅1920年代的“路”与“走”书写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丁程辉(北京大学中文系).作为鲁迅杂文起点的“随感录”[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薛熹祯(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从“娜拉”的抗争到“房思琪”的救赎※ ——论林奕含视角下的当代女性成长[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李东若(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时间策略、命运意识与文化镜像※ ——解读徐则臣《北上》的三种视角[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梁海军,尹鹏凯(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女权主义视域下的法国丁玲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康馨(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论“东北作家”之左翼建构的复杂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陈子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传媒系).从个体生存的万金油到民族兴亡的纪念碑 ——论《白鹿原》的“传统文化”想象[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家的境界高格[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严谨之外,还有宽容 ——我眼中的严家炎先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贺天行(北京大学中文系).危机时刻的“五四”言说 ——以“三一八”至“清党”时期的周作人为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张丽华(北京大学中文系).从陈季同《黄衫客传奇》入史反思文学史的民族国家框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慕江伟(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新世纪抗战小说的创伤后延性书写[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汪卫东,何欣潼(苏州大学文学院).文章传统中的鲁迅杂文[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以作家、作品为中心》前言、后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解志熙(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善用比较优势 成就不可替代 ——《严家炎全集》拜读感言[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赵稀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严家炎:文学史的视野[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邢程(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苦闷”的再现※ ——从厨川白村到“伤逝”[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俞巧珍(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光复”前后台湾作家的“悲情”情态与“祖国”认同※ ——以钟理和、李荣春为论述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杨联芬(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拨乱反正,开疆拓土 ——严家炎先生对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贡献[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 李今(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李欢著《“国际人文主义”视野下的白璧德与学衡派》序[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