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苗1,2,万红利1,刘高瞻1,2,翁伟1,2,王超1,姚霞银1,2(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Co0.1Fe0.9S2@Li7P3S11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谢建江,高翔,夏晨强,郑益,王浩(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锂电池储能舱运行状态信息采集系统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陈丽萍1,冯金奎2,田园2,安永灵2,董广俊1(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山东大学材料学院).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锂二次电池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王喜亮1,崔文峰1,童克锋1,陈雪龙2,乔志军2,阮殿波3(宁波市江北九方和荣电气有限公司;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大学).超级电容储能的高性能集成三端口变换器设计及仿真模拟[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郗向丽(本刊编辑部).助力双碳目标,压缩空气储能正当时 ——专访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CEO纪律先生[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兰晨,李文艳(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两种变厚度空心储能飞轮的应力特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王钦政,李小波(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三水合乙酸钠复合相变材料的循环特性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黄学杰,温兆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固态离子学与储能专刊》主编寄语[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储能科学与技术》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杨东辉,吴贤章,王羽平,黄汉川,张文,屠芳芳,陈冬(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锂离子电池电化学仿真技术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付诗意1,2,吕桃林1,2,闵凡奇2,3,4,罗伟林1,2,3,罗承东1,2,吴磊1,2,解晶莹1,2(空间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动力与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SOC估算方法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3期
-
王君雷1,2,徐祥贵1,孙通1,2,姚华1,3,宋民航1,3,王燕1,3,黄云1,3(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一种螺旋翅片式相变储热单元的储热优化模拟[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梁浩斌1,2,杜建华1,2,郝鑫1,2,杨世治1,2,涂然1,2,张认成1,2(华侨大学机电装备过程监测及系统优化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锂电池膨胀形成机制研究现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段俊东1,李高尚1,李一石2,付子恒1,黄泓叶1(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焦作供电公司).考虑风电消纳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有序充电控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王晓露1,2,郭欢1,2,张华良1,2,3,徐玉杰1,2,4,刘英军5,陈海生1,2,4(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南京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毕节)研发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火电厂热电联产机组与压缩空气储能集成系统能量耦合特性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熊然,王顺利,于春梅,夏黎黎(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基于Thevenin模型和改进扩展卡尔曼的特种机器人锂离子电池SOC估算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任璞1,王顺利1,何明芳1,范永存1,曹文1,谢伟2(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四川华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内阻增加和容量衰减双重标定的锂电池健康状态评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陆燕娟,陈友芹,潘庭龙(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考虑EV和需求侧响应的社区微网能量管理[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王文婷1,2,菅利荣1,刘军1,3,王文健4,郭秋云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山东三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储能产业产学研合作演化研究 ——基于专利网络的视角[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王桥,魏孟,叶敏,李嘉波,徐信芯(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基于灰狼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王淮斌1,2,3,李阳1,王钦正1,杜志明3,冯旭宁2(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动汽车事故致灾机理及调查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李红,储江伟,孙术发,刘贺(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车用飞轮混合动力系统的应用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房建,(国家能源集团绿色能源与建筑研究中心;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储能在光伏低压直流供电建筑中的作用和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谢滟馨,王顺利,史卫豪,熊鑫,陈先培(西南科技大学).一种用于高保真锂电池SOC估计的无迹粒子滤波新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李鹏1,李立伟2,杨玉新3(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青岛大学图书馆).基于IBOA-PF的锂电池健康状态预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樊彬1,姜成龙1,林春景1,李玉鹏1,余八一2,张晋杰1,张良1,高孟洋1,王伟1,解坤1,常宏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循环寿命试验[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张祖豪,丁晓凯,罗冬,崔佳祥,谢惠娴,刘晨宇,林展(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赵鹤1,2,韩策1,程小露1,郝维健1,徐涵颖1,耿萌萌3,杨凯3,赵丰刚4,邱新平1(清华大学化学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阳极预锂化技术的锂离子电池高倍率老化容量衰减机理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裴冯来,欧阳云瀚(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强化道路振动谱影响下的燃料电池电性能与气密性衰减规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
郑俊生1,2,戴宁宁1,2,赵坤1,余京男1(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基于示范运营的燃料电池汽车性能衰退分析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