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佑镁,王晓静,包雪(温州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所).成为自造者:众创时代的创客素养及其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李刚,蔡钰卿,邓峰(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因素对新疆双语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罗峥1,贾奇隆1,方平1,王陆2(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信息技术使用及接纳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赵可云1,陈武成2(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甘肃省宕昌县教育局教研室).“研—训—行三维一体”教研室(员)对区域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汪基德1,杨滨1,2(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构建“D-S-T”CD网络模型促进区域教师教学能力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何文涛,杨开城,王亚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基于IIS图分析的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研究的个案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吴秀圆1,施枫2,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在设计中学习:技术增强型社会教师发展的新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朱晓雯,崔延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大数据背景下MOOC模式的数据理性及本土涵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4期
-
蔡苏1,2,张晗1,薛晓茹1,王涛1,王沛文1,张泽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高等教育出版社).增强现实(AR)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评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王轶1,石纬林2,崔艳辉1(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大学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互联网+”时代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陈向东,万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增强现实教育游戏的开发与应用——以“泡泡星球”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李爽1,钟瑶1,喻忱1,程罡2,魏顺平2(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国家开放大学).基于行为序列分析对在线学习参与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胡永斌1,龙陶陶2(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特里夫尼创新教学中心).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陈恩伦,陈亮(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信息化观照下的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魏民(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教育应用视角下的VR/AR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王培霖1,梁奥龄2,罗柯3,高巍1,周志颖1(苏州工业园区新国大研究院互动多媒体研究中心;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增强现实(AR):现状、挑战及产学研一体化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余日季1,蔡敏2,蒋帅2(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基于移动终端和AR技术的博物馆文化教育体验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郑兰琴1,李欣1,黄荣怀2,陈凤英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网络学习空间中同伴互助焦点和手段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张桐,杨孝堂,杜若(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全媒体数字教材发展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聂瑞华,王欣明,李卓越(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从概念走向实践——基础教育大数据的框架与实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伊亮亮1,董玉琦2,钱薇旭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基于“视觉局限补偿”机理的微视频设计模型*——以初中物理“光现象”单元的学习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万川1,王冠楠2(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王莹1,肖宏伟2,徐扬3(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吉林大学汽车学院;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学习成绩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陈敏,范超,吴砥,徐建,王娟(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核心评估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薛胜兰(韩山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基于智能手机移动授课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曾茂林(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个性化教育技术服务具体人生命体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肖君1,李雪娇2(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开放远程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ICT与教育平衡下的荷兰基础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孙立会(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构建理路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王峥(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基于学习行为分析的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心架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
叶慧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基于网络的外国文学研究性学习——以省级精品课“外国文学”为案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