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侯小菊1,刘延申1,徐坚2,陈耀东3,黄慧婷4(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5G时代下基于“互信”机制的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构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6期
  • 钟柏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中小学在线教学的根本问题与教育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6期
  • 吴筱萌1,牛芊宇1,魏戈2,荣赛波1,王惠笛2(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认知的特征探究 ——基于认知网络分析的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6期
  • 董浩然,金荣学,徐文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中介与遮掩效应下的私人消费、税收与地方政府债务[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6期
  • 吴学仕,田育蜜(天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出版的瓶颈与纾解[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6期
  • 王琼(郑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历史教学的实验与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6期
  • 杨秀森.索尼参展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6期
  • 王娟,杨现民,郑浩,顾雯,李涵.大数据时代教育政务数据开放的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6期
  • 黄瑄,周丐晓,杨铭,刘恩山.基于STEM跨学科视域的科学教材分析——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科学教材BC Science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6期
  • 吴立宝1,曹雅楠1,曹一鸣2(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与技术实现的框架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唐雯谦1,2,覃成海2,向艳3,王鹏飞4,王高合5,张淑锵6,杨越恺7(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大学档案馆;浙江大学安全保卫处).智慧教育与个性化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边玉芳,刘小琪,王凌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当代我国中小学家校冲突的原因分析与应对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唐烨伟1,陆淑婉1,赵一婷1,庞敬文1,钟绍春2(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跨界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 ——内涵、路径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鞠佳雯,李妍,蒋柳青(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促进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赵莉1,李王伟2,徐晓东2(深圳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个性化和持续性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构建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余丽芹1,索峰2,朱莎1,卢春1,吴砥3(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小学中高段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 ——以四、五年级学生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吕建强,许艳丽(天津大学教育学院).5G赋能数字时代的教育公平刍议[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徐莉1,梁震2,杨丽乐2(河北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工智能+教育融合的困境与出路 * ——复杂系统科学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杨金勇(中央电化教育馆;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县域普惠式创客教育实施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 * ——以云南省沧源县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沈伟1,汪明帅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何以为师?教研员的素质现状与提升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赵鑫1,2,吕寒雪2(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人工智能教育的情感文明:何以必要与何以可为[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闫寒冰1,欧阳慧英2,苗冬玲2(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高位公平:是什么让这些项目成功 * ——基于多案例的研究与发现[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王传毅,辜刘建,李福林,杨佳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十四五”教育规模的预测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陈丽1,任萍萍2,张文梅1(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后疫情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视域与中国卓越探索 ——出席“2020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徐福荫,黄慕雄,胡小勇,张学波,吴鹏泽(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提升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三融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任祥华1,2,柳士彬3(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工商学院学生处;教育部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时代教学以何存在[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唐雯谦,覃成海(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人工智能支持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 ——以“跟它学”人工智能学习平台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王鹏飞(东北师范大学).我国智慧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于CSSCI期刊(2009-2019)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林雅军(重庆三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基于文化符号的中华休眠民族品牌激活模式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 马静(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十三五”期间中部六省科技人才政策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电化教育,2021,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