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江荣,张宏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结构疲劳基础及应用”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4期
  • 张新峰,窦慧晶,贾懋珅,李晖(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浅谈“随机信号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4期
  • 于瑞霞,武昌新,朱姝,梁丽莎,于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科研院所校企联合培养理工专业拔尖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4期
  • 魏民祥,丁玉章,赵万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车辆电子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4期
  • 高希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育人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4期
  • 姚倩,金武,李建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动力装置污染及噪声”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4期
  • 王琳,张旭秀,陈晓侠(大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基于OBE理念的“系统仿真”课程过程性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孙畅,刘英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气工程学院).基于SPOC的线上与线下交互反馈教学模式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曾昊,林生佑,殷伟凤,张帆(浙江传媒学院媒体工程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基础编程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曾德生1,姜学1,邵帅1,付军2,王少应3(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东莞市首席信息官协会).高职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方红雨,常静,许耀华,徐磊,朱军(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新工科”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探索与实施研究 ——以“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曹一鹏,毛艳娥,吴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的思与行[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白岩慧1,2,刘真1,2,李红辉1,2,刘峰1,2,郭潇3,雷应龙3(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导向的铁路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丁文霞(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奚文静,李强,夏立(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研究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王睿,周昊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面向数字信息时代的“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智慧教学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徐坤,徐回忆,吴才章(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颜芳,宋焱翼,曾浩,陈礼,韩术(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线路”远程在线实验平台建设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程权成1,崔宝影2(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东学院工程技术学院).高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周雯,谌雨章,王诗琦(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虚拟仿真的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沈泉涌1,靳霞2,王晓华3(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融合OBE理念与PDCA模式的高职网络人才培养应用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柳欣1,2,李保田1,2,薛玉利1,2(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山东省高校信息安全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的“算法导论”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戴泽淼(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中兴通讯企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以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张公永,周宣征(滨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供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宋黎明,孙曼,张行(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3期
  • 李德鑫,杜湘瑜,余安喜,张亮(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电子技术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信息化教学设计[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2期
  • 王其洲,池秀文,叶海旺,李宁,任高峰,李梅,雷涛(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论和实践结合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资源工程CAD”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2期
  • 陈晓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新工科”背景下“信息、控制与计算”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索与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2期
  • 曲萍萍,王尔申,江秀红,黎红梅,庞涛,王瑞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基于Multisim 14的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仿真混合式教学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