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成广(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伴随文本:文学文本生发与接受的机理符码[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冯夏根1,胡旭华2(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药学院人文社科部).20世纪20年代自由主义学人视域中的苏俄革命与中国革命[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冯飞,王进(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传导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范和生1,唐惠敏2(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大学法学院).论法治现代化的社会心理基础[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徐艳红1,肖铁肩2(湖南工学院思政部;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政治逻辑——基于人民共和视角的考察[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甄尽忠(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汉代星官体系及其政治功能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余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情境中的“问答逻辑”:文本、渊源与时代——一个思想史的考察[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苏海红(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三江源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路径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张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藏文史书《汉藏史集》的文献学特点及其史学价值[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王世涛1,刘雨嫣1,2(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设计的规范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孙昊1,李中增2(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从承认到自由——霍耐特正义观的逻辑演进评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丁柏峰(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时期青海城镇体系发展轨迹探赜[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海晓红(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文学接受与文化过滤——1949年以来的回族文学接受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张辉1,张筠2(中共青海省海东市委党校;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基于ELES模型的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实证研究——以青海省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张彩玲,张志坤(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社会组织保障公民发展权的独特性[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毛江晖(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生态人”假设下的共同参与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肖婧1,喜饶尼玛2(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民国时期的西陲宣化使公署评述[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张瑞芹(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新常态”追问与发展出路的探寻——兼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陈玮(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色科寺与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关系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徐惠东(武汉大学法学院;中共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经济处).具有根本法律效力的激励约束与利益均衡机制——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宪法本质初探[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傅钱余(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地域·民族·野性——探寻现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百年轨迹[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侯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旅行与赋形:中国现代民族共同体的文学想象[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张西明(中共青海省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为青海融入“一带一路”提供坚实智力保障[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
徐元康(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关联机制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6,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