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邹阳1,王琦1,2,纪云龙1,李大伟1,王晓宁1,宁静1(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特勤疗养中心).γ辐射场模拟及其检测系统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黄自平(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宽量程中子监测装置信号处理算法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于俊英1,2,闫怀海1,周忠祖1,高亚林1,高大庆1(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HIRFL高精度数字化直流电源电流标定[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刘洪超,魏成斌,张建锋,夏文明(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粤西北水环境U、Rn核素检测与评价[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黄斯伟1,黄杰星2,马健晖1,陈军3,徐圆1,周凌宏1(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平板X射线源重叠投影的线性迭代重建[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贾艺歌,杨诚,李昂,李丹,韩文兴,吴志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反应堆核仪表微电流放大技术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李爱玲,郑健,彭朝华,周立鹏,陆泽,刘云琛,韩哲(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串列加速器超导增能器能量测量系统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杨戴博,李昆,黎刚,万波,李丹,翁小惠,韦文彬,左思源,曾凤梅(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华龙一号”堆芯中子通量测量系统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王银丽1,罗炜1,李文平1,胡劲2,赵俊2,郑帅1,黄有骏1,张芸1(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核电厂核仪表系统安装与布置影响分析[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江灏1,闫洋洋1,沈明明1,2,祝娇1,2,黄欣杰1,胡昌立1,2,代传波1(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武汉海王核能装备工程有限公司).G(E)函数法能谱-剂量转换计算[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王海山1,陈璞1,梁漫春2,张宏飞3,杨丹丹3,杨洁3,金锦3(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清华大学;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饮用水源地水体辐射环境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总体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杨秀玉,李庆光,葛琴(中核四四有限公司).特征峰干扰判据K 值法解析γ能谱[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李晨,刘思平,金紧跟,杨奎,李旭(上海仁机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塑闪-MPPC手环式辐射剂量率仪制作[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杨振雷,刘承敏,青先国,朱宏亮,包超,蒋天植,高志宇,喻恒(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核电厂堆外核测量系统数据采集控制程序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王文秀(中核四四有限公司).MC模拟计算BF3 管长中子计数器探测效率[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乔莉1,2,郭喜荣1,2,任熠1,2,郭强1,2,张佳1,2,侯磊1,2,王彦飞1(山西中辐核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闭气式手脚表面污染监测仪主要性能测试[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杜旭红1,游国强1,郑建国1,杨抒尧2,金潮1,刘凯1(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γ能谱法测量核材料铀富集度应用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石刚(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信息办).云平台水质放射性核素监测系统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孙树堂,陈磊,闫峰,庄大杰,李国强,孙洪超,张建岗,王学新(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200L低中放废物桶自由下落试验测试[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 袁平1,李铁成1,刘明1,梁珺成2,张雷1,何永堂1,马金波1,于团结3(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燃料棒α表面污染在线检测系统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