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崔丹1,李沅曦2,吴殿廷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孙三百1,张青萍1,李冉1,张可云1,2(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地区收入与净财富不平等的演变路径识别[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马凌1,2,3,谢圆圆1,张博1,2,3(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移民与城市研究中心).跨国主义视角下高校海归知识移民的回流与地方嵌入[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柳林1,2,刘慧婷1,陈建国1,肖露子1,祝卫莉3,孙秋远1(广州大学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辛辛那提大学地理系;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雷霆扫毒”对贩卖毒品犯罪的影响及后续时空分布变化——以ZG市主城区为例[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李欣(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基于引力势力范围的郑州城市多中心空间形态识别[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郑敏睿1,郑新奇2,3,李天乐2,张路路4,吕永强5(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功能互动格局与治理策略[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樊杰1,2,廉亚楠1,2,赵浩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980年以来京津冀区域研究进展评论[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郭建科1,2,3,梁木新1,2,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航运网络及经贸联系的耦合特征[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杨开忠1,2,范博凯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相对衰落的创新地理基础[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吴思栩1,2,3,4,孙斌栋1,2,3,4,张婷麟1,2,3,4(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崇明生态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未来城市实验室).互联网对中国城市内部就业分布的动态影响[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王雪芹1,刘盛和2(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小城镇特色要素定位方法及实证研究——以安徽省15个特色小城镇为例[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刘云刚1,2,王韬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亚洲地理研究中心).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进展评述[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安宁(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亚洲地理研究中心).津巴布韦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动态地理想象——基于批判地缘政治理论的分析[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曹宛鹏1,2,3,杜德斌1,2,3,夏启繁1,2,3,黄晓东1,2,3(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全球COVID-19疫苗开发流通与接种的时空分异特征[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Zhang Zhiping,Liu Jianbao,Chen Shengqian,Zhang Shanjia,Jia Xin,Zhou Aifeng,Zhao Jiaju,Chen Jie,Shen Zhongwei,Chen Fahu.Anthropogenic origin of a change in the fire-climate relationship in northern China after ~2000 yr BP:Evidence from a 15,500-year black carbon record from Dali Lake[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Jin Jianhui,Ling Zhiyong,Li Zhizhong,Zuo Xinxin,Fan Xuechun,Huang Yunming,Wang Xiaoyang,Wei Changfu,Ren Yongqing,Qiu Junjie.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ea-island prehistoric dune sites, Holocene sea levels, and aeolian sand activ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Liang Xinyuan,Jin Xiaobin,Han Bo,Sun Rui,Xu Weiyi,Li Hanbing,He Jie,Li Jin.China's food security situation and key questions in the new era:A perspective of farmland protection[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Huang Mengqin,Li Yangbing,Ran Caihong,Li Mingzhen.Dynamic changes and transition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patterns in mountainous areas:A case study from the hinterland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Tang Guoan,Li Jilong,Xiong Liyang,Na Jiaming.Scientific attributes and expression methods of geographical boundary[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Zheng Yuhan,Long Hualou,Chen Kunqiu.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farmland fragmentation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Niu Linan,Shao Quanqin,Ning Jia,Huang Haibo.Ecological changes and the tradeoff and synergy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western China[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Ji Xuan,Chen Yunfang,Jiang Wei,Liu Chang,Yang Luyi.Glacier area changes in the Nujiang-Salween River Basin over the past 45 years[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陆大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关于学风与创新文化的几点认识[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中国地理学会).2022年新增选中国地理学会会士名单[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中国地理学会).2020年度和2021年度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和2021年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评选揭晓[J].地理学报,2022,第6期
  • 匡文慧,张树文,杜国明,颜长珍,吴世新,李仁东,陆灯盛,潘涛,宁静,郭长庆,董金玮,包玉海,迟文峰,窦银银,侯亚丽,尹哲睿,常丽萍,杨久春,谢家丽,邱娟,张汉松,张宇博,杨仕琪,萨日盖,刘纪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2015—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制图及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22,第5期
  • 陈军1,武昊1,张继贤2,王东华1,廖安平3,刘万增1,张俊1,苗前军4,冯文利4,卢卫华4(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自然资源部三亚测绘技术开发服务培训中心;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司).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的方向与任务[J].地理学报,2022,第5期
  • 陈泓瑾1,2,刘琳1,2,张正勇1,2,刘亚1,2,田浩1,2,康紫薇1,2,王统霞1,2,张雪莹1,2(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绿洲城镇与山盆系统生态兵团重点实验室).天山北坡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关联性[J].地理学报,2022,第5期
  • 祝汉收,翟俊,侯鹏,王桥,陈妍,金点点,王永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视角下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特征[J].地理学报,2022,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