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杨景峰1,王丰1,于华荣2,于永利3,魏素香4,赵宝全5,董武1(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毒物与动物疾病监控重点实验室;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院;路易斯维尔百奥生生物科技公司;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心脏内膜是苯并芘与α-萘黄酮的毒性靶点?[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杜娟,庞俊晓,游静(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清远电子垃圾处理地沉积物对伸展摇蚊的慢性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张红霞,崔瑞娜,戴家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全氟十二烷酸(PFDoA)慢性暴露干扰大鼠肝脏磷酸化蛋白质水平[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姜巍巍1,2,言野2,李娜2,马梅2,王子健2,刘茵1(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源水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及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变化[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莫凌1,吴江平2,张云3,邢巧1,林彰文1,罗孝俊2,麦碧娴2(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电子垃圾拆解地翠鸟对多氯联苯的累积及风险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刘合欢1,2,李会茹1,盛国英1,傅家谟1,彭平安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垃圾拆解区及其周边大气中得克隆的污染和呼吸暴露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刘宪斌,杨文晓,田胜艳,梁梦宇,李德亮,刘春琳(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曹妃甸和黄骅港近岸海域表层水体中PAHs的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袁俊,丁振华(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桐花树幼苗叶片生理生态指标对气态汞胁迫的响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龚剑1,2,3,冉勇2,黄文2,杨娟2,陈迪云1,3,杨余2(广州大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院广东省放射性核素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省部共建)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分泌干扰物在珠三角河水多相中的分配及风险[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潘丽丽,孙建腾,詹宇,朱利中(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长三角农田土壤中滴滴涕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马萍1,2,李金泉2,晏彪2,刘旭东2,廖文莉1,杨旭2,武阳1,2(湖北科技学院基础医学院环境生物医学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生物医学实验室).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致小鼠肺细胞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韩笑笑1,2,赵建1,2,王震宇1,2,隋海君1,2,徐立娜1,2(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不同老化时间的TiO2纳米颗粒对玉米生长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罗孝俊1,何明靖1,2,曾艳红1,吴江平1,陈社军1,麦碧娴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溶解有机质对生物富集因子计算的影响:以东江鱼体中多溴联苯醚的生物富集为例[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高艳蓬1,姬越蒙2,李桂英2,安太成1,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OH自由基介导2,4-二氯酚光降解机理及产物毒性变化特征的理论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郭志明1,刘頔2,申铠君2,李军2,张干2(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市PM2.5中溴代阻燃剂的污染特征及人体暴露水平[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刘畅1,朱春艳1,2,钱波1,3,李振伟1,刘晓晖1,邵静1(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省青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十溴联苯醚(BDE 209)孕哺期及出生后暴露对子代小鼠血液系统影响初探[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杨生森1,2,郭若冰1,杨维才2,康红霞2,沙永威2,田建英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新生鼠PFOS低剂量慢暴露对成年后神经行为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周苑秀,李敏杰,钟伟红,范瑞芳(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彗星电泳法测定双酚A对雄性幼龄小鼠脑细胞的DNA损伤[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张代男,段丹丹,杨余,冉勇(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藻类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对菲和壬基酚生物吸附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曾祥英1,刘静1,2,何丽雄3,刘志阳4,于志强1,盛国英1,傅家谟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太湖西部入湖口沉积物中有机物分布及其潜在指示意义[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张易曦1,2,张圣虎2,吴永贵1,刘济宁2,石利利2(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羟基化多溴联苯醚(OH-PBDEs)在小鼠肝脏微粒体的体外代谢及对CYP450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陈敏杰1,黎丽莎2,陈冯杰2,刘钰晨1,张捷2,梁勇1,3,4,刘继延4(江汉大学医学院;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江汉大学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4种二烷基次膦酸盐阻燃剂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于瑞莲,林承奇,林喜燕,胡恭任(华侨大学化工学院).3种典型有机氯农药对锦鲤幼鱼的雌激素效应及其体内富集[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聂芳红1,蔡吉榛2,王小宁2,林红英2,Ravi Gooneratne3,Anthony Hay4,马驿2,巨向红2,郑锦庆2,陈进军2(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林肯大学农业与生命学院;康奈尔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近海沉积物DlPCBs对斑马鱼胚胎EROD和cyp1a mRNA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杨巧云1,2,邱兴华2,李克秋3,李光3(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电子垃圾拆解地区人体双酚A内暴露及与氧化应激效应的关联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沈兆爽,张彦峰,祝凌燕(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生态环境修复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沉积物中芘对泥鳅和霍甫水丝蚓的毒性效应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黄博珠1,何瑞2,孙凯峰3,段舜山1,徐宁1(暨南大学生态学系水生生物研究所;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闫月明,方展强(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多氯联苯暴露对食蚊鱼CYP19α和VTGα基因的表达及骨骼形态雄性化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唐思,刘伟杰,段舜山(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壬基酚对多刺裸腹溞连续世代的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 包信1,张栩嘉1,赵元慧2(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可离子化有机污染物对大型溞的毒性及QSAR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