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钰鑫1,汪惠芬2,李强3,4(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南京理工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赵立莹1,赵忆桐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在线教学效果评价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刘继安1,李岳璟2,丁黎3,4(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教育处;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办公室).未来技术人才培养:挑战与体系重构——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案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范良志1,江珂2,朱海平3,张超勇3(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武汉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知识体系与课程内容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朱柯锦1,马近远2,蔡瑜琢3(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芬兰坦佩雷大学管理与商学院).新工科背景下大学产教融合组织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挑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廖勇1,2,3,周世杰1,汤羽1,管庆1(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科技大学新工科中心).面向“项目中心课程模式”的进阶式挑战性跨学科项目设计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汪利,高娜(南京审计大学教务处).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基于学生体验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成军1,2,王亚南1,2,张雁平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高职院校专业群治理:内涵、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李文,许艳丽(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工作世界的变革与“智能+职业教育”的应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刘进1,2,林松月3,吕文晶4,陈劲5(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技术创新中心).未来技术学院如何引领未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李擎1,崔家瑞2,杨旭2,贺威2(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三创能力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张晓冬1,廖襄绮2(重庆三峡学院发展规划处;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中国院校研究的主题领域:动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图谱解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施晓秋(温州大学).以教研教改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与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朱佳斌1,李秋实1,付宇卓2(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工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作用及其对学习投入与学习成效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顾菊平1,堵俊1,华亮1,吴晓2(南通大学;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高等工程教育产教融合互信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常桐善(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院校研究与学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沈雁(湖州师范学院工学院).构建创新发展模式:丹麦创新基金的理念与运作[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董伟,陶金虎,郄海霞(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高职院校专业群组织模式识别及其特征——建设方案内容挖掘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刘文杰1,陈亮2(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新时代“双高计划”学校建设推进逻辑与实践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聂欣1,廖海波1,冯莉媚1,徐江荣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将哲学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的通用方法——以“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范惠明,周玲(华东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我国流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产业界和高校的问卷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王路炯1,王继平2(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中德工程学院党委).国际视野下学习工厂的要素、教学与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王启要,白云鹏,高淑红,庄英萍(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基于5M的智能生物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华东理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杨君,李春娜(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管理成本最小化陷阱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杨朦晰1,代丹2,王雅丽3(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教育处;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创新引领未来:未来技术学院的探索——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江雷院士访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张静(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校国际学生管理趋同化的思考与建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李明俊1,陈素华1,罗旭彪2,罗胜联2(南昌航空大学环化学院;南昌航空大学).关联培养目标的授课智慧点分类协同构建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吉旭1,2,袁绍军1,党亚固1,周利1(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四川大学互联化工研究中心).互联化工:基于“信息+”的新工科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
王成江,陈铁(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自建流程式实习的理论、应用及效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