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康康,胡锦洋,邢普,张绪坤,夏庆国(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面向柔顺装配装夹的机器人手腕变刚度机理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罗忠1,2,3,周广泽1,2,朱云鹏4,高屹1,2,李雷1,2(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东北大学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谢菲尔德大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系).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的复杂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张大羽1,2,马小飞1,王辉1,罗建军2,王坤3,李洋1,吴迪4(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一种新型张力-杆系结构展开过程动力学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徐园平,凌日旺,周瑾,金超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抗磁悬浮静电电机悬浮与驱动特性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韩钊1,连子豪1,郑恩来1,蒋书运2,朱松青3,史金飞3(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含非规则粗糙间隙表面铰链关节的平面柔性多连杆传动系统动态误差与运动副磨损周期行为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程健1,2,程军圣1,2,李鑫1,2,邵海东1,2,杨宇1,2(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增强Ramanujan模态分解方法及其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白玉超1,2,3,陈杰1,2,刘林青1,韦雄棉1,王迪1(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苏州工业园区新国大研究院).热处理对增材制造AlSi10Mg超精密车削特性的影响机理[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秦红玲1,徐行2,舒现维2,张小龙2,李响2(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三峡大学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多孔储液介质自润滑机理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李超1,宾光富1,李坚2,王维民3(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航空发动机振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发动机健康监控与网络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砂粒粒径对航空涡轴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冲蚀磨损的影响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陈雪辉1,李威1,刘伟1,李昊1,黄磊1,王子健1,何鸿斌2(安徽建筑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动力学特性的挖掘机工作装置端面摩擦副间隙磨损机理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邢世雄1,2,江志刚3,朱硕4,张华5(武汉科技大学冶金装备及其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冈师范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机械传动与制造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精密制造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绿色制造工程研究院).尺寸精度约束下再制造产品零部件选配优化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吴继春1,周灭旨1,许可1,胡柱1,周会成2,范大鹏3(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基于过渡面的同速区间规划与质量预估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郭强强,张李超,王森林,杨蕾,史玉升(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多信息体素空间划分的高效自由曲面分层算法[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罗忠兵,刘振浩,苏慧敏,曹欢庆,林莉(大连理工大学无损检测研究所).基于阵元指向性的复合材料曲面结构超声表面契合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褚旭阳,周可升,庄伟煌,周伟(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微通道结构带状电极电火花加工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吴润宝,徐刚,罗开玉,王长雨,鲁金忠(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处理对激光增材In718/316L功能梯度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王成武1,2,丁金福1,袁巨龙3,许永超4,张克华1,陆惠宗3,鄂世举1,姚蔚峰5,吴喆6,贺新升1,王华东1(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椭圆内腔表面磨粒流均匀化光整加工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9期
  • 陶永1,2,刘海涛2,王田苗2,韩栋明2,赵罡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我国服务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与产业化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8期
  • 庄存波1,2,刘检华1,2,张雷1,3(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5.0的内涵、体系架构和使能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8期
  • 马南峰1,姚锡凡1,陈飞翔2,俞鸿均3,王柯赛1(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面向工业5.0的人本智造[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8期
  • 姚锡凡1,马南峰1,张存吉2,周佳军3(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以人为本的智能制造:演进与展望[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8期
  • 薛塬1,臧冀原1,孔德婧2,周源3,王柏村4,冷杰武5,黄庆学6(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面向智能制造的产业模式演变与创新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8期
  • 王书亭1,李昕2,张芬1,谢远龙1,王峻峰1,丁汉1,邵新宇1(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面向大工程观培养的智能制造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8期
  • 鲍劲松1,2,张荣1,李婕1,陆玉前3,彭涛4(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奥克兰大学机械工程系;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面向人-机-环境共融的数字孪生协同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8期
  • 杨俊儒1,褚端峰1,陆丽萍2,王金湘3,吴超仲1,殷国栋3(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智能汽车人机共享控制研究综述[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8期
  • 韩嘉懿,赵健,朱冰(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智能汽车人机协同转向控制的强化学习变阻抗人机交互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8期
  • 陶永1,2,兰江波3,刘海涛1,王田苗1,高赫2,温宇方1,段练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基于滑模和模糊算法相融合的人机协作机器人轨迹跟踪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8期
  • 宋学官1,何西旺1,李昆鹏1,来孝楠1,李忠海2(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人体骨骼数字孪生的构建方法及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8期
  • 黄思翰1,王柏村2,3,张美迪1,黄金棠1,朱启章1,杨赓2(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浙江大学流体传动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浙江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面向人本智造的新一代操作工:参考架构、使能技术与典型场景[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8期
  • 杨赓1,2,周慧颖1,2,王柏村1,2(浙江大学流体传动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数字孪生驱动的智能人机协作:理论、技术与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22,第18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