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申霞艳(暨南大学中文系).家族小说的代际认同变迁 ——以《旧址》为中心[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许苗苗(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新媒介时代的“大女主”:网络文学女作者媒介身份的转变[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杨晨洁(西北大学文学院).“边缘”游走与思想执守 ——重读九十年代的韩少功[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林祁(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崛起”与“守望”,抑或“不成熟”的“精神魅力” ——一位“谢门弟子”眼中的老师[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刘铮(江苏警官学院).温情与悲悯:刘庆邦小说的叙事底色[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刘天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虚实之间:《平原上的摩西》社会史考论[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赵依(清华大学中文系).从“地方”进入“世界” ——论石一枫《漂洋过海来送你》的文学地理学语境[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陈涛(中国作家网).邵丽的人与文[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黄德海(《思南文学选刊》).耐心的中年或艰难的成长 ——关于邵丽的近期作品[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谢冕1,2,周明全3(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新诗研究所;《大家》杂志).我们应该面对我们的时代 ——谢冕先生访谈[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方岩(辽宁大学文学院).盛世废墟与浪漫主义怪兽 ——读李宏伟《引路人》[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丁帆.卷首语[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臧晴(苏州大学文学院).先锋的遗产与风格的养成 ——论毕飞宇的小说创作[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张福贵(吉林大学).中国新诗的历史演进与经典化理解[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莫言的意义 ——致敬林建法先生[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胆肝相照真兄长 ——林建法与他的编辑风格[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西渡(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戈麦诗歌中的智性想象 ——戈麦诗歌方法论之一[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王东东(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诗学高等研究中心).中国现代诗学中的元诗观念[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张学昕(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建法兄的“心事”[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叶弥.抬头看一看[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陈军(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论中国当代话剧接受的主体场域[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敬文东(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来自《尘埃落定》的启示录[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房伟(苏州大学文学院).语言的“过量”及转型焦虑的“超克” ——重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兼论九十年代世俗化问题[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莫言.建法兄安好[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贾平凹.说林建法[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性和抒情性问题:小说叙述的两个向度[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王尧(苏州大学文学院).一份杂志的个人印记[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阎连科(中国人民大学).嫂子和建法[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我常常想起林建法老师[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迟子建.美哉叶弥[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