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郑安阳(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阐释习近平给北科大老教授回信精神[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4期
  • 李中奇(北京工商大学党委).积极构建首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屏障[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4期
  • 王玮(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构建基层党建“五个三”工作体系[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4期
  • 王琰(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巡察办公室).高校巡察中个别谈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4期
  • 韩强(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建设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武潇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主流影视作品的火爆出圈及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万静1,王文泽2(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和改进路径——基于师生二元视角下的调查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刘颖(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王宁西(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吴巧慧1,阿不来提江·米吉提2(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指导中心;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的成就和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朱彤1,雷丽媛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档案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校史档案育人路径试析[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边和平,杨航(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载体的特质、要素及选择运用[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黄华国,陈玲,漆建波(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五分钟林思考”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张旭(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形式探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刘昌翠,李晓梦(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辅导员促进高水平运动员学训融合的实践路径[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周剑平(北京农学院;全国政协).以“大食物观”培育更多强农兴农人才[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孙雷(东北大学党委).大学文化正逢守正创新时[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李雅丽1,蒋余芸2(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济大学新生院).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理论品格与实践品格[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高丽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新形势下加强研究生党史教育的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陈妮娜(中央财经大学团委).冬奥会志愿服务融入“大思政课”实践的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王旭,马昭文(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新时期高校学生舆情引导工作路径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吕传毅(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地域文化融入办学治校实践的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卜叶蕾1,孙智2(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宣传部;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提升高校院系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效性的路径[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3期
  • 刘丽萍,李根,陈思晓(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2期
  • 刘涛(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2期
  • 崔家新,沈春梅(江苏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强调的几个问题[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2期
  • 刘娜,李婷(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基于学情分析的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