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曹春霞1,朱升海2,颜越3,龙武赐1,黎淳1,谢冰一1,刘云慧4,5,段美春1,5(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宁波天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总站;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重点实验室).有机管理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3期
  • 高游慧,江春艳,胡跃高,王小芬(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不同肥料处理对有机黄芪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3期
  • 韩笑1,席运官1,田伟1,王超1,和丽萍2,李丽娜2(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云南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机肥施用模式对环水有机蔬菜种植氮磷径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3期
  • 龙武赐1,李天依1,黎淳1,谢冰一1,任少鹏2,金树权2,宇振荣3,刘云慧3,4,段美春1,4(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重点实验室).管理措施及土壤因子对5种农田生境地表蜘蛛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3期
  • 刘根红,薛银鑫,张倩,周佳瑞,买晓凤,穆志梅(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复种蔬菜适宜种类筛选[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3期
  • 程淑俊,颜俨,姜志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猕猴桃种植户应对气象灾害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2018年陕西省冷冻灾害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3期
  • 刘嫦娥1,秦媛儒1,孟祥怀1,董红娟2,王朋1,岳敏慧1,肖艳兰1,汪元凤1,段昌群1(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原湖泊生态修复及流域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科技咨询中心).镉-乙草胺胁迫对蚯蚓-土壤-玉米系统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3期
  • 尹诗琳1,2,张建华1,3,李星月4,唐甜1,王谢1,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农业部西南山地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桑轮纹病发生区桑叶表面细菌群落结构在冠层内的分异[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3期
  • Urs Niggli,Qiyan Wang-Müller,Helga Willer,Jacques Fuchs(Research Institute of Organic Agriculture (FiBL);Research Institute of Organic Agriculture (FiBL);Swis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Functional Food Innovation Center (SwissHerbs)).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创新[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3期
  • 孟凡乔1,张珂1,王方1,王坤1,吴文良1,王开永2,胡正江2,张海霞2(有机农业与生物多样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桓台县农业农村局).有机农业能否养活中国?*——氮肥供应获得的启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3期
  • 宋居宇,姜卫兵,何兰(农业部景观设计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韩海青1,王旭红1,牛林芝1,梁秀娟1,蒋晓辉1,谭竹婷2(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1992—2015年中亚五国LUCC特征及耕地驱动力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胡慧娴1,袁丹1,曾佳瑞1,姚金志1,何小冬1,秦树平1,胡春胜2,周顺桂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植物排放N2O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郭瑶,陈桂平,殷文,赵财,于爱忠,樊志龙,胡发龙,范虹,柴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地膜玉米免耕轮作小麦的减水减氮效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谢鑫昌1,杨云川1,2,3,田忆1,廖丽萍1,2,3,莫崇勋1,2,3,韦钧培1,周津羽1(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基于遥感的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提取及长势监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马驰1,2,杨中文2,宋进喜1,郝彩莲2,夏瑞2,贾蕊宁2,陈焰2,张晓娇2(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室).1992—2017年中亚五国农作物水足迹变化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闫雪1,2,3,黄法融1,2,3,4,李倩1,2,3,4,周宏飞1,3,5,李兰海1,2,3,4(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伊犁河流域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新疆干旱区水循环与水利用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站).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PSO-SOFM神经网络的中亚水土热资源匹配分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阮新民1,陈曦2,岳伟2,占新春1,从夕汉1,杜弘杨1,施伏芝1,罗志祥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气候变化对安徽省两熟制粮食作物物候期及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彭宇1,2,李发东1,2,3,徐宁1,2,Rashid Kulmatov4,高克昌5,王国勤1,6,张永勇7,乔云峰1,2,李艳红8,杨涵8,郝帅8,李琦1,3,Sayidjakhon Khasanov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新疆师范大学).1990—2019年中亚五国干旱状况时空变化特征及大气涛动驱动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于水1,2,3,4,黄法融1,2,5,4,李兰海1,2,3,5,4(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伊犁河流域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干旱区水循环与水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中亚农业水资源脆弱性及其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周艳清1,2,高晓东2,3,王嘉昕1,2,赵西宁2,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柴达木盆地灌区枸杞根系水分吸收来源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梁玉刚1,2,陈奕沙3,陈璐1,马微微1,孟祥杰1,黄璜1,2,余政军1,2(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试验站/湖南省稻田生态种养工程技术;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茎秆倒伏、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辛萍1,2,3,韩淑敏2,杨永辉2,3,周新尧2,周宏飞4(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亚棉花生产需水量与虚拟水贸易变化趋势[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田静1,苏晨芳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亚五国棉花和冬小麦需水量的变化及预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张永勇1,谭香2,李发东1,阮宏威1,于静洁1,高扬1,翟晓燕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咸海中下游流域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覆被的关系[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 骆世明(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与我国农业生态学的发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