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杜星,曾强,刘禄,李琦琦,杨柳,潘增祥,李齐发(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二花脸猪linc-NORFA核心启动子鉴定与转录调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5期
  • 张小雪,孙天歌,张迎春,陈丽华,张新宇,李艳军,孙杰(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大丽轮枝菌木糖苷酶基因的鉴定及基于HIGS技术的功能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5期
  • 王昊,尹莲,刘洁霞,贾丽丽,丁旭,沈迪,冯凯,徐志胜,熊爱生(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东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AgCCD4调控芹菜不同组织的着色[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5期
  • 李鑫1,张文菊1,邬磊1,任意2,张骏达2,徐明岗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中心).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刘朋召,周栋,郭星宇,于琦,张元红,李昊昱,张琦,王旭敏,王小利,王瑞,李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不同降雨年型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及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王君正,张琪,高子星,马雪强,屈锋,胡晓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设施园艺工程重点实验室).两种微生物菌剂对有机基质袋培秋黄瓜产量、品质及根际环境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李朋磊1,张骁1,王文辉1,郑恒彪1,姚霞1,2,朱艳1,曹卫星1,程涛1,2(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信息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系统分析与决策重点实验室/智慧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基于高光谱和激光雷达遥感的水稻产量监测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郭星宇,王浩,于琦,王瑞,王小利,李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耕作对渭北旱塬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白晨阳1,何菡子1,贾才华2,李晓华1,任奕林3,叶俊4,汪波1,蒯婕1,周广生1(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湖北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机械收获方式对油菜籽粒关键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秦健辉,李金桥,赵旭,李克斌,曹雅忠,尹姣(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铜绿丽金龟气味结合蛋白AcorOBP11的表达纯化及功能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范涛,李治,蒋庆,陈姝霖,欧霞,陈永艳,任天恒(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省植物遗传和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粒长主效QTL紧密连锁KASP标记的开发及其效应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李娜1,2,孙占祥3,张燕卿1,刘恩科1,李凤鸣2,李纯乾2,李菲2(农业农村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碳氮同位素结合稳定同位素模型解析沉积土壤碳源[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周喆,卞书迅,张恒涛,张瑞萍,高启明,刘珍珍,阎振立(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苹果果实大小相关的ARF-Aux/IAA互作组合筛选[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陈晓军1,吴凯伸2,惠建1,白海波1,马斯霜1,李靖宇2(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创制高亚油酸水稻材料[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黄金凤1,吕天星1,王寻2,王颖达1,王冬梅1,闫忠业1,刘志1(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苹果LRR-RLK基因家族鉴定和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王继卿,郝志云,沈继源,柯娜,黄兆春,梁维炜,罗玉柱,胡江,刘秀,李少斌(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牛羊基因改良工程实验室).小尾寒羊泌乳性状重要lncRNAs的筛选、鉴定及功能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陈志,张逸,路钦越,郭佳禾,梁艳,张明怡星,杨章平(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茶树油对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张伟1,2,王世银1,高莉1,杨力伟1,邓双义1,刘晓娜1,石国庆2,甘尚权2(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省部共建绵羊遗传改良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巴什拜羊不同发育阶段骨骼肌中miR-486靶基因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石鑫1,李莎1,王志敏1,付开赟2,付文君3,姜卫华1(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新疆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新疆马铃薯甲虫对噻虫嗪的抗性监测及其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李飞飞,王贝贝,赖颖芳,杨菲颖,尤民生,何玮毅(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教育部害虫生态防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农村部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峡两岸特色作物安全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fl(2)d单等位基因的敲除显著降低小菜蛾的生殖力和育性[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张硕1,2,智慧1,唐婵娟1,罗明昭1,汤沙1,贾冠清1,贾彦超1,刁现民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谷子条纹叶突变体A36-S的细胞学特性分析及基因定位[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4期
  • 范楷1,祭芳2,徐剑宏2,钱鸣蓉3,段劲生4,聂冬霞1,唐占敏1,赵志辉1,史建荣2,韩铮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长三角地区市场常见农产品中40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和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3期
  • 崔虎亮1,贺霞2,张前2(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不同牡丹品种开花期间花瓣花青素和类黄酮组成的动态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3期
  • 杜青1,陈平1,刘姗姗1,罗凯1,郑本川1,杨欢1,何舜2,杨文钰1,雍太文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成都市种子管理站/四川省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玉米-大豆间套作下田间小气候对大豆花形态建成进程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3期
  • 董建新1,2,宋文静2,丛萍1,2,李玉义1,逄焕成1,郑学博2,王毅3,王婧1,况帅2,徐艳丽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山东潍坊烟草有限公司).旋耕配合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3期
  • 王富强1,张建2,温常龙2,樊秀彩1,张颖1,孙磊1,刘崇怀1,姜建福1(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蔬菜研究中心).基于KASP标记的葡萄品种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3期
  • 张毛宁1,2,黄冰艳1,苗利娟1,徐静1,石磊1,张忠信1,孙子淇1,刘华1,齐飞艳1,董文召1,郑峥1,张新友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州大学科研创新基地/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农学院).巢式杂交分离群体的花生籽仁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3期
  • 区惠平,周柳强,黄金生,朱晓晖,曾艳,彭嘉宇,谢如林,谭宏伟,李忠宁,沈小微,刘昔辉(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科学观测实验站).基于甘蔗产量与土壤磷素平衡的磷肥施用量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21,第13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