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瀚墨1,胡璋健1,马巧梅1,丁淑婷1,王萍1,王安然1,师恺1,2(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番茄SlβCA3在防御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中的功能[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4期
-
李正刚,汤亚飞,佘小漫,于琳,蓝国兵,何自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侵染萝卜的油菜花叶病毒广东分离物分子特征及其致病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4期
-
赵玎玲1,王梦璇1,孙天杰1,苏伟华1,赵志华1,肖付明2,赵青松3,闫龙3,张洁1,王冬梅1(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植物生理与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大豆单锌指蛋白基因GmSZFP的克隆及其在SMV与寄主互作中的功能[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4期
-
卢琦1,2,贾栩超2,邓梅2,张瑞芬2,董丽红2,黄菲2,池建伟2,刘磊2,张名位2(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不同干制方式对沙田柚果渣粉活性物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4期
-
丁鹏1,仝月月1,刘会超1,尹鑫1,刘将军2,贺喜1,宋泽和1,张海涵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家禽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饲料安全与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黄羽肉鸡胚期卵黄微生物动态变化及对早期肠道微生物定殖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4期
-
朱春艳1,宋佳伟1,白天亮1,王娜1,2,马帅国1,3,普正菲1,董艳1,吕建东1,李杰1,田蓉蓉1,罗成科1,张银霞1,马天利1,李培富1,田蕾1(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优势特色作物现代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中航(宁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大学农学院).NaCl胁迫对不同耐盐性粳稻种质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刘媛,袁亮,张水勤,赵秉强,李燕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对小麦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孟雨1,温鹏飞1,丁志强2,田文仲2,张学品2,贺利1,段剑钊1,刘万代1,冯伟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洛阳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基于热红外图像的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与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陈旭1,郝雅琼1,聂兴华1,杨海莹1,刘松1,王雪峰2,曹庆芹1,秦岭1,邢宇1(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龙潭林场).板栗总苞和坚果主要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尹飞,李振宇,SAMINA Shabbir,林庆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P450基因在氯虫苯甲酰胺不同抗性品系小菜蛾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魏蕾1,米晓田1,孙利谦1,李昭敏1,石美1,何刚1,王朝辉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生产的化肥、农药和灌溉水使用现状及其减用潜力[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解斌1,安秀红1,2,陈艳辉1,程存刚1,康国栋1,周江涛1,赵德英1,李壮1,张艳珍1,杨安1(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山区研究所).不同苹果砧木对持续低磷的响应及适应性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李婷,董远,张君,冯志前,王亚鹏,郝引川,张兴华,薛吉全,徐淑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西北旱区玉米生物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渠成,王然,李峰奇,罗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烟粉虱味觉受体基因BtabGR1和BtabGR2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刘泓1,郭玉杰1,许雄1,李侠1,张鸿儒1,齐立伟1,孙雪梅2,张春晖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新疆泰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不同畜禽骨蛋白肽的制备、理化特性表征及其生物活性[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陈志敏,常文环,郑爱娟,蔡辉益,刘国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饲粮中添加膨化羽毛粉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冉宏标,赵丽玲,王会,柴志欣,王吉坤,王嘉博,武志娟,钟金城(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LncFAM200B对牦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王荣华,孟丽峰,冯毛,房宇,魏俏红,马贝贝,钟未来,李建科(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王浆高产蜜蜂与意大利蜜蜂哺育蜂唾液腺蛋白质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张维理1,傅伯杰2,徐爱国1,杨鹏1,陈涛3,张认连1,史舟4,吴文斌1,李建兵5,冀宏杰1,刘峰1,雷秋良1,李兆君1,冯瑶1,李艳丽1,徐用兵1,裴玮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中国土壤调查结果的地统计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郝静,李秀坤,崔顺立,邓洪涛,侯名语,刘盈茹,杨鑫雷,穆国俊,刘立峰(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种质资源实验室).花生每荚种子数相关性状QTL的定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3期
-
龚小雅1,石记博2,方凌3,方亚鹏1,吴凤芝1(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淹水对辣椒连作土壤化学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2期
-
崔帅1,刘烁然2,王寅1,夏晨真1,焉莉1,冯国忠1,高强1(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2期
-
卢秉林,车宗贤,张久东,包兴国,吴科生,杨蕊菊(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甘肃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氮肥减量下长期间作毛叶苕子根茬还田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2期
-
金梦娇1,2,刘博2,王抗抗2,张广忠2,钱万强2,万方浩1,2(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薇甘菊光能利用及叶绿素合成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2期
-
李文丽,袁剑龙,段惠敏,蒋彤晖,刘玲玲,张峰(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马铃薯块茎质地品质的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2期
-
肖珊珊1,张翼飞1,2,杨克军1,3,明立伟1,杜嘉瑞1,徐荣琼1,孙逸珊1,李伟庆1,李桂彬1,李泽松1,李佳宇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东北平原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北大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省级培育协同创新中心).不同熟期品种间作对春玉米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2期
-
徐芳蕾1,张杰1,李阳1,张伟伟1,薄其飞1,李世清1,2,岳善超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施肥方式对黄土高原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2期
-
谭凤玲,詹萍,王鹏,田洪磊(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基于感官评价及GC-MS结合OPLS-DA分析热杀菌对蟠桃汁呈香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