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马志磊1,2,何超1,李加强1,2,刘学渊1,2(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云南省高校高原山区机动车环保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窗口法与累积平均法的轻型车RDE结果对比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 肖诗霖1,王杨君1,田梦悦2,陆贵斌3,陈艳松1,姜森1,童欢欢1,黄凌1,张韵1,李莉1(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基于机器学习利用低成本传感器数据构建城市近地面PM2.5浓度的高分辨率空间分布[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 张学儒1,曾欢2,张华2,黄琪2,张乐瑶2(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流域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河湖交错区软体动物重金属富集与迁移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 徐熳1,2,王英雪1,2,陈佳敏1,2,崔建升1,2,王立新1,2(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河北省药用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聚苯乙烯微塑料单独或与镉共同暴露诱导肝细胞铁死亡[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 刘可慧1,2,王乐怡1,3,刘世玲1,2,黄柳源1,2,黄献乐1,2,李春岚1,2,李艺1,4,于方明1,4(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硫酸盐对镉污染下南美天胡荽生长、镉富集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 张晨1,2,3,魏庭阳1,2,3,王远1,2,3,4,朱晓东4(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力及其时空分异[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 谢周云1,夏静芬1,张妮1,2,唐力1,张超妍1,徐伊漪1,2,杨国靖1,2(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晶面协同TiO2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特性[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9期
  • 胥佳忆1,李先德2,刘吉龙2,黑杰1,王亚非1,尹晓雷1,阳祥1,张永勋2,王维奇1,3(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土地利用转变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含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严晓瑜1,2,3,缑晓辉3,杨苑媛4,龚晓丽3,吴丽娟3(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服务中心;银川市气象局).银川市臭氧污染天气形势客观分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陈璇1,王晓玲1,陈赛男1,董良鹏1,章翠红1,祝波2,柳草1,岳岩裕3,4(武汉中心气象台;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不同天气型下武汉城市圈PM2.5污染及大气层结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王海森1,冯岚1,2,3,李百炼2,严岩4,韩建刚3,5,6,崔鹏1(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环境科学系;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生物学院;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太湖水污染防治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基于MIKE 11的河网区域小型闸坝调控的水质响应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姚琴1,杨爱江1,2,3,牛阿萍1,2,刘吉3,邹海洮1,朱桓毅3,4(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贵州大学环境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所;贵州贵达元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两种外源有机酸对蜈蚣草修复锑污染土壤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牟叶果1,2,陈清霞1,2,李龙波3,涂成龙4,陆晓辉1,2(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贵州医科大学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市花溪区表层土壤硒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仇一帆,杨佐毅,宋卫锋,陈舒棋,马双念,白晓燕(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Fe3O4-CeOx/A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臭氧氧化降解盐酸四环素[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周佳丽1,林伟雄2,关智杰1,廖小健1,高建明1,黄振华1,孙水裕1,3,黄明珠4,徐廷国4,区雪连3(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肇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响应曲面法优化KOH改性污泥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强化去除Pb(Ⅱ)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陈雨,陈璇,刘瑞芬(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于HYDRUS-1D模型的植物根系对人工基质水分特征曲线参数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万顺1,徐国策1,李清顺2,闵志强2,陈新1,陈曦1,魏全1,张译心1(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大理河流域微塑料空间分布及其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陆卜梵,刘蓓蓓(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禁燃令”对京津冀地区除夕夜空气质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吴波波1,2,王鹏1,2,丁明军1,2,黄高翔1,2,张华1,2,晏彩霞1,2,聂明华1,2(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类活动强度对锦江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杨鹤云1,2,郑兴1,3,李晓良1,2(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国家环保设备质量检验监督中心).基于大肠杆菌细胞阵列法对典型杀菌剂三氯异氰脲酸的毒理机制探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刘洋1,2,张佳乐1,牛奥迎1,皇甫子依1,薄业华1,Sultan Yousef1,3,张榜军1(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省水生态毒理与健康防护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埃及国家食品毒理与污染物研究中心).草甘膦和铅联合暴露对入侵蓝藻——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联合毒性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徐丹1,林文鹏1,2,施润和3,高峻1,2,李鲁冰1(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近20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PM2.5暴露风险时空格局演变[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孙玺1,2,3,4,周声圳1,2,3,4,高敏1,陈雨锋1,李桢楷1,王汐如1,罗凯戈1,李佶轩1,邵应泉5,赵军1,2,3,4,杭建1,2,3,4,范绍佳1,2,3,4(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热带大气海洋系统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市国家气候观象台).珠海2019年秋季一次大气污染过程的特征、成因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王晓曼,陈天虎,孙付炜,刘海波,邹雪华,陈冬(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纳米矿物与污染控制安徽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焙烧酸浸联合处理电镀高铬污泥高值化利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韩宝彬1,2,程鹏1,2,余毅航1,2,田玉洁1,2,龚育诚1,2,陈冰娜1,2,杨闻达1,2,沈劲3,孙家仁4,罗德耀5(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广东省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施肥后土壤HONO排放特征及排放因子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李琦1,张秋英1,张依章1,吴春辉2,柏杨巍1,栗照鑫3,王健祺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泰安市生态环境局东平分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河流型湖泊水质指标现状与成因分析——以东平湖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熊惠磊1,2,张晓聪1,杨海洋1,张志强3,段双妮2,刘海涛2,陈选平4,施汉昌1,5(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湘南学院;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南大自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碳同位素解析厌氧产酸过程挥发性有机酸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胡德秀,闫怡心,李瑶,朱念,张聪(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铁源对剩余污泥厌氧系统中蓝铁石生成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张涛1,韩筠松1,陈川红1,陈海2,初里冰3(中广核达胜科技有限公司;中广核达胜加速器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头孢菌素发酵菌渣电子束辐照-好氧堆肥无害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 张文婧1,孔鑫1,2,岳秀萍1,袁进1,周爱娟1(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不同含固率下零价铁提升厨余垃圾高温厌氧消化产沼体系运行稳定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8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