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易祖强(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走向新交流美学——从弗雷德·福斯特的跨媒体艺术观谈起[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李坤(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电影3.0”:克里斯汀·戴利的“交互—影像”思想[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侯光明1,2,李晓昀3(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西部电影价值传承与影像表达[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武琳(北京语言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炼金术”之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古尔娜拉·阿比凯耶娃,王垚(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亚电影十年(2010—2020)[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陈犀禾1,赵彬2(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新时代扶贫题材电影的中国性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孙子荀1,王诗雯2(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看中国”十年:跨文化传播中的他者影像实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交叉学科视野下的艺术学理论[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何源堃(武汉大学艺术学院).从“超链接电影”到“超文本电影”——Web2.0背景下的电影媒介化现象考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刘素(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鲁迅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沪放映的美国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黎万峡1,周安华2,3(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系;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彷徨与转向——论洪深在20世纪20年代的电影创作[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刘帆,曾雯(西南大学文学院).从“榜样”到“偶像”:中国英模题材电影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董广(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张闻天与20世纪30年代“革命的小资电影”的命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黄鸣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动态视野:艺术之旅的多维考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 廖紫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谈论录像艺术的第二种方法——基于对电视公共神话的媒介解构与蓝图重置[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