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官春,刘魁(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如何与时间“在一起”?[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励宇辉,付永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远交近攻:民国电影审查的跨国实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张黎呐,任莉莉(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20世纪30年代国产片艰难“西征”欧美市场[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黄含(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系).辉煌成就下的创作流变:伊朗电影十年(2011—2020)[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胡智锋1,2,王廷轩3(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的价值与功能[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李国聪1,2,饶曙光3,4(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电影奖评选与电影观念变迁——以金鸡奖、百花奖为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叶航,徐言夏(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矢志“专业”四十年——金鸡奖评奖制度史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吴冠平,王淞可(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颁奖仪式与荣典制度建设——以金鸡奖、百花奖颁奖典礼为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许航,陈里仁,窦小瓒(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媒介变迁视角下“百花奖”评奖机制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刘乐(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无界——当代视觉艺术邀请展暨学术论坛”活动综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戴莹莹(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文艺复兴语文学——艺术史语境下“迪赛诺”多义性的产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冷昕然(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波德维尔的“分岔路径叙事”及其文本意义的边界反思[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何欣玮1,陈佑松2(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师范大学).作为“物”的影像——现象学存在主义视域下的戈达尔早期作品研究(1960—1967)[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第1期
-
余克东1,赖梦妍2(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应用东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约旦电影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