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魏翠兰1,曹秉帅2,韩卉3,谷丰4(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生态学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廊坊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施肥模式对中国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和产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任志广,张勇刚,项波卡,刘化冰,程昌合,张晓兵,刘建国(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植烟土壤有效硼、锌及其交互作用对烟叶硼、锌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习娟1,杨修一2,耿计彪2,郎莹2(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临沂大学农林科学学院).不同施磷量对盐渍化土壤玉米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田超,刘恒青,李东利,刘少泉,万佳淼,刘智,孙权(宁夏大学农学院).粉煤灰与有机肥配施对风沙土理化性质及黑麦草生长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刘东海1,乔艳1,李晓2,李双来1,张智1,李菲1,胡诚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广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紫色土区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刘文平1,梁烜赫2,张春宵1,李淑芳3,曹铁华2,李晓辉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植物氮素利用途径中硝酸盐转运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李成阳1,2,柴沙沙2,刘意1,2,王连军2,雷剑2,张文英1,杨新笋2(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省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作物种植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甘薯块根形成及光合产物运输分配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农玉琴,陆金梅,骆妍妃,覃宏宇,陈远权,韦锦坚,韦持章,覃潇敏(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对根系有机酸分泌特征及磷吸收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常珺枫1,刘佩诗1,周晓天1,郭龙1,李陈1,祝尊友2,翁亚伟2,马友华1(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金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茶叶生长、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苏同庆1,2,邢璐3,2,王火焰2,4(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南宁师范大学;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氮磷配施和施肥方式对潮土小麦氮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赵桂茹,程易,安曈昕,周锋,饶东云,杨友琼,吴伯志(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省作物生产与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氮投入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及青贮玉米生长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李琴,苏利荣,曾成城,秦芳,苏天明(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外源多元醇对盐胁迫下甜瓜幼苗生长和离子平衡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陈会鲜1,朱涵钰1,李恒锐1,何文1,梁振华1,杨海霞1,黎萍1,曹升2(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外源钙对食用木薯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王贺东1,杨海波2,万夫伟1,李小燕1,李斐2,解秋1(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对内蒙古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陈倬1,冯海萍2,程彦弟1,刘素1,康建宏1,吴宏亮1(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不同茬口对娃娃菜根际土壤养分和真菌群落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王艺霖1,2,张水梅2,袁静超2,程松2,梁尧2,刘松涛2,任军2,蔡红光2,刘剑钊2(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不同栽培方式下春玉米养分累积与转运特征[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刘道1,2,3,梁飞2,3,李全胜2,3,田宇欣2,贾宏涛1,蒋平安1(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田水利与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北绿洲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滴施不同水溶性磷肥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刘声传1,马林红1,贺圣凌2,陈智雄1,林长松3,鄢东海4,徐霖1(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不同杂草防控模式对茶叶产量品质、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傅裕,王建(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充市城市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氮密度分布特征[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周峻宇1,谷雨1,刘琼峰1,吴海勇1,周旋1,唐珍琦2,李明德1(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南方典型镉污染稻田土壤有效态镉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赵宇宾1,2,关大伟1,2,邢鹏飞1,2,王天舒1,马鸣超1,2,姜昕1,2,李俊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微生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芽孢杆菌与根瘤菌复合包衣对大豆结瘤固氮能力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韩晓艳1,2,阮志勇2,3,江旭2,周义清2,张庆华1(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一株高效氯嘧磺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机理初探[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乔艳,胡诚,李双来,刘东海,张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基于水稻养分专家系统的控释尿素适宜释放期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李鹏程1,2,郑苍松1,孙淼1,冯卫娜1,邵晶晶1,朱海勇1,2,董合林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土壤速效钾含量和追施不同形态氮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王娟1,白如霄2,陈英花1,杨克明1,崔健1,危常州1(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科学研究所)).滴灌施磷对甜菜磷养分吸收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赵巴音那木拉1,德海山1,红梅1,刘鹏飞1,兴安1,叶贺1,常国军2,美丽3(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质量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赤峰市巴林左旗委巡察办;内蒙古沿河流域生态产业有限公司).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对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7期
  • 王君,范延辉,尚帅,李学平,张玉苗,吴涛,许骥坤(滨州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脆弱生态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一株根际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溶磷促生作用[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张富鑫,颉建明,刘阳,马玉峰,高彦强,常有麟,毛尔晔(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不同施肥模式对结球甘蓝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 曾成城,苏天明,苏利荣,秦芳,何铁光,俞月凤,李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减量化肥配施叶面肥对山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