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芹芹1,金莉莉2,吴正浩1,3,陈红平1,4,郝振霞1,4,鲁成银1,4(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常州工业及消费品检验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农村部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茶叶基质对胆碱酯酶活性干扰水平的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2022,第2期
-
马军辉1,葛国平2,钟海东3(丽水市经济作物总站;丽水市莲都区丽新农业技术服务站;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农业技术服务站).丽水莲都区大港头镇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茶叶,2022,第2期
-
申瑞寒1,2,黄伟红3,杨向德1,马立锋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浙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影响抹茶鲜叶原料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J].中国茶叶,2022,第2期
-
葛洋,陈暄,毛植尧,周文武(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古茶树体内的寄生虫 ——金针虫[J].中国茶叶,2022,第2期
-
《中国茶叶》编辑部.《中国茶叶》2022年重点选题及征稿启事[J].中国茶叶,2022,第2期
-
刘燕滨,王长伟,毛童辉,石兰山(桐柏县茶叶局).桐柏县茶叶品牌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茶叶,2022,第2期
-
陈宗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发展与应用[J].中国茶叶,2022,第1期
-
尤秋爽1,2,李勤3,朱荫1,石亚丽1,2,马婉君1,2,林智1,吕海鹏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同香型绿茶的香气成分组成及香型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茶叶,2022,第1期
-
蔡华君1,丁珎2,涂津鹏3,汪芳4,尹军峰4,刘栩4(杭州水舞茶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冲泡用水对茶汤感官品质与理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茶叶,2022,第1期
-
李亚隆1,李书魁2(政协宜昌市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发现的城五河竹沥茶[J].中国茶叶,2022,第1期
-
柴雪娟,欧阳丹妮,陈凌文(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茶产业集群的识别与分析[J].中国茶叶,2022,第1期
-
高进忠1,李志芳2,陈文贤1,陈进火3(安溪县新芳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溪天福茶业有限公司;安溪县祥华乡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燃气式滚筒杀青机转速和投叶量对铁观音生化成分的影响[J].中国茶叶,2022,第1期
-
张兰美1,郑旭霞2,陈荣仁3,卢国金1,李将标3,黄海涛2,赵樟财1,敖存2(磐安县农业农村局;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磐安县荣仁茶业专业合作社).优质茶树新品种 ——磐茶1号[J].中国茶叶,2022,第1期
-
付饶,王书博,刘智权,李雪,方茂达(贵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茶叶消费者粘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茶叶,2022,第1期
-
陶燕蓝1,江燕2,亓峥3,蓝增全1(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基于大学生对茶文化认知调查的思考[J].中国茶叶,2022,第1期
-
罗军1,黄智捷1,秦佳星2(国茶实验室;重庆一只酸奶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新式茶饮的运营模式[J].中国茶叶,2022,第1期
-
邹振浩,李鑫,张丽平,张兰,董春旺,付建玉,韩文炎,颜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紫色芽叶茶树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2022,第1期
-
李兰英1,2,叶玉龙1,2,罗晟3,黄藩1,2,张翔1,2,胥亚琼1,2,罗凡1,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黑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茶叶,2022,第1期
-
李慧玲,曾明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园害虫中喙丽金龟的识别与防治[J].中国茶叶,2022,第1期
-
《中国茶叶》编辑部.《中国茶叶》2022年重点选题及征稿启事[J].中国茶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