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东1,吴家仁1,周一舟2,刘振祥1,李瑜1,王铭泽1(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舰载机综合保障技术实践及发展展望[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孙聪(中国航空研究院).从空战制胜机理演变看未来战斗机发展趋势[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王永庆(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固定翼舰载战斗机关键技术与未来发展[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刘海港,刘亮,王鹏,周维(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基于模型的多电飞机能源优化特性仿真分析[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李虹杨,王霄,孙超,刘方良,于东升,朱宇(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喷流作用下的单边膨胀后体气动载荷[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章吉力1,周大鹏2,杨大鹏2,刘然2,刘凯1(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禁飞区影响下的空天飞机可达区域计算方法[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陈跃良1,陈亮2,3,卞贵学1,杨翔宁3,管宇3,张勇1,何刚3(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大连理工大学;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先进舰载战斗机腐蚀防护控制与日历寿命设计[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梁磊1,2,肖静1,詹光1,苏大林1(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考虑杆臂效应与挠曲变形的全自动着舰技术[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曹奇凯,王鄢,姚念奎,何刚,陈忠明,张桂江,田智亮,吴新悦(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先进舰载战斗机强度设计技术发展与实践[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王永庆,于浩,施岩(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舰载机滑跃起飞动力学与运动学特性[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张昊,金琳乘,王胜男(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基于OODA环的对地攻击流程半实物仿真验证方法[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富佳伟,于佳龙,刘超,王木国,王孜孜(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隐身舰载战斗机气动力设计关键技术[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李征鸿,王亚盟,刘静,佟晓龙,赵营(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燃油跨多隔舱流动及晃动特性分析[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王立楠1,蔡楚瀚1,刘国生2,马榜2,马贤杰2(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基于效能评估的战斗机末端光电对抗仿真[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航空学报编辑部(航空学报编辑部).《航空学报》征稿简则[J].航空学报,2021,第8期
  • 李红光1,于若男2,丁文锐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目标检测研究进展[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 张洪海1,邹依原1,张启钱1,刘皞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管理研究综述[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 王茂松,杜宇雷(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增材制造钛铝合金研究进展[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 王春政1,2,胡明华1,2,杨磊1,2,赵征1,2,单晶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国家空管飞行流量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基于Agent模型的机场网络延误预测[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 陈加政1,胡国暾2,樊国超1,陈伟芳1(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钝头激波的控制与减阻[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 刘君,魏雁昕,陈洁(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基于非结构网格有限差分法的扎染算法[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 张志强1,杨凡1,张宏伟2,张天刚2(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含稀土TiCx增强钛基激光熔覆层组织与耐磨性[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 闫艳燕,张亚飞,张兆顷(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ZrO2陶瓷切向超声辅助磨削表面及亚表面损伤机制[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 方安然1,2,李旦1,2,3,张建秋1,2(复旦大学智慧网络系统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上海市空间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异常值和未知观测噪声鲁棒的非线性滤波器[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 张天刚1,张倩2,庄怀风3,李宝轩3,徐誉桐3(中国民航大学民航技术研究院;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TiC-TiB2复合相钛基稀土激光熔覆层组织与性能[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 卢昱锦,肖天航,邓双厚,支豪林,朱震浩,陆召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飞行器先进设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着水初始条件对水陆两栖飞机着水性能的影响[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 叶结松1,龚柏春1,李爽1,都延丽1,郝明瑞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协同技术重点实验室).基于相对方位信息和单间距测量的多智能体编队协同控制[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 赵冬冬1,赵国胜1,夏磊1,方淳2,马睿1,皇甫宜耿1(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无人机用燃料电池阴极供气系统建模与控制[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 周印佳,张志贤,付新卫,阿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再入飞行器烧蚀热防护一体化计算方法[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 王兴隆,石宗北,陈仔燕(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空中交通网络模体识别及子图结构韧性评估[J].航空学报,2021,第7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