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肖频1,熊曦2(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林产品电商营销成功因素实证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4期
  • 丁灿彧1,2,胡希军1,吴德政1,3,刘伟乐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集美大学美术学院;中南大学).3种时序Ndvi重构方法对比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4期
  • 马炜1,陈丽聪2,王雪军1,黄国胜1(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中林天合(北京)森林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西藏主要天然林树种单木材积生长率模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4期
  • 汪亮亮1,2,张同刚1,2,叶茂1,2,苟晓霞1,2,徐俏1,2,高生峰1,2(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实验室).基于线性趋势外推和GM(1,1)模型预测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年轮径向生长变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4期
  • 钱路1,2,马丽娜2,吴晶3,李健2,安榆林4,郝德君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基于COⅠ基因的美国白蛾与近似种类分子检测技术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4期
  • 郑威,谭一波,何琴飞,何峰(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桂中红锥人工林土壤呼吸对模拟降雨的响应[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4期
  • 卫宏1,郭晓磊1,张清2,朱兆龙1,曹平祥1,丁建文1(南京林业大学;蓝帜(南京)工具有限公司).陶瓷刀具铣削高密度纤维板的磨损分析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4期
  • 彭涛1,邢艳秋1,尤号田1,丁建华1,戚大伟2(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LiDAR采样形状及采样尺度对林分均高估测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4期
  • 金微微1,张会慧2,滕志远1,孙广玉1,许楠1,3(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乡土风箱果和紫叶风箱果及其杂交种F1叶片的光合功能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4期
  • 张建龙(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4期
  • 张之浩1,吴晓芙2,李威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的功能[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周琦1,2,丁志彬1,2,王丽萍1,2,祝遵凌1,2,3(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鹅耳枥属部分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何霞1,2,3,吕子豪1,廖柏勇1,2,3,石鸿辉1,2,3,李华强4,杨嘉麒1,2,3,王芳1,2,3,陈晓阳1,2,3(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雷州林业局).苦楝不同种源在广东生长适应性表现及早期选择[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吴晓龙,吴毅,张斌,曹基武,彭继庆,李琪,江良为,李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7种北美橡树的光合生理特性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张运林,孙萍,胡海清,张俪斌(东北林业大学).风速对不同结构红松针叶床层失水系数影响的室内模拟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唐继新1,2,贾宏炎1,曾冀1,李忠国1,庞圣江1,郝建1,赵总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王瑞1,2,陈隆升1,2,彭映赫1,2,王湘南1,2,彭邵锋1,2,许彦明1,2,马力1,2,陈永忠1,2(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茶新品种‘晚霞’嫁接亲和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张文泉,邓洁,罗国涛,张雕(凯里学院).青钱柳组织培养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邹晓君,列志旸,薛立(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盐分胁迫对7种园林植物生物量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戴小英,刘新亮,邱凤英,章挺,李江(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国家樟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樟茎段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向珊珊1,李金柱1,晏绍良2,王柏平2,李爱华1(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罗田县林业局).大别山区低山丘陵板栗林药套种对小气候和土壤性质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朱光艳,胡同欣,李飞,赵彬清,孙龙(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火后不同年限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氮的矿化速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曾冀1,2,雷渊才2,唐继新1,贾宏炎1,蔡道雄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马尾松人工林强度采伐后套种阔叶树种的生长动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刘美宏1,2,彭立民1,2,宋博骐1,2(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木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木质阻尼多层复合结构设计对隔声性能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崔航,张运林,舒展(东北林业大学).轮式森林消防车与高压储能式脉冲灭火水枪的组合与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邓全恩1,2,丁向阳3,徐建强4,李建安1,2,谷战英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科技大学).‘富平尖柿’炭疽病防治药剂筛选[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闫东锋,吴桂藏,王一三,杨喜田(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不同森林抚育强度对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特征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毛政1,张启胜2(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法学院).湘西州柑橘产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谢杰1,邢艳秋1,尤号田1,田昕2,安立华1,姚松涛1(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基于机载LiDAR多回波类型森林叶面积指数反演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 陈艺1,吴际友1,2,程勇1,2,陈明皋1,刘球1,2,龚玉子1,黄明军1,2,张珉1,吴其军3(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富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冠达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红椿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