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思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性·传统性·民间性——《山本》评论专辑(上)——试论《山本》的现代性[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吴义勤(作家出版社).回归混沌的历史叙事美学[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方维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意识何以生成——勘测“新清史”的学术地层及其周边构造[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田泥1,杨飏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网络文学离公共领域有多远——关于网络文学的“新民间”论反思[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张应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任重道远[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张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大学治理如何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李梅(《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中美贸易摩擦背后的逻辑与出路——袁志刚教授访谈录[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安琪,胡洁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王光东(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化历史叙述中的“感伤”[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鲁西奇(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谁的“中国”、谁的“边疆”以及谁“认同”什么[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关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宏大叙事中的历史与历史观[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李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如何理解中国的世界性[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梁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二阶段 中国的现代转型 天下枢纽:我们时代的问题与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张业松(复旦大学中文系).地志与史志,以及“民间”的限度[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王宏图(复旦大学中文系).随物赋形与晚期风格[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帝国重述或万国自述:中国历史叙述的政治决断[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包刚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重述中国”的理论贡献与学术反思[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孙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有限的范围内思考历史[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王人博(中国政法大学).第三阶段中国与世界 “双黄蛋”:中国的内在与外在[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何时才能威为枢纽[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文化内战”的困境与重返宏大叙事的可能[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周林刚(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第四阶段中国秩序的法权化 历史与牺牲——从法学角度看《枢纽》的历史叙事[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叶祝弟,杨义成.内部治理结构创新: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阿喀琉斯之踵[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重述中国:从过去看见未来·第三阶段,中国与世界·中国何时才能成为枢纽[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翟志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一个超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宪制如何可能[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施展(外交学院).历史哲学写作在今天如何成为可能——对诸师友批评的回应[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李筠(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政治学的问题意识与问题域[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敬告作者[J].探索与争鸣,2018,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