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郭永新,周浩,孙鹏,王雅情,马珂,李晓瑞,董淑琦,郭平毅,原向阳(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种植方式对不同地区张杂谷10号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2期
  • 公丹1,2,罗高玲3,张晓艳4,朱旭5,尹振功6,王素华2,沙爱华1,王丽侠2(长江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南阳市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34个豇豆新品系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评价[J].作物杂志,2022,第2期
  • 房孟颖,闫鹏,卢霖,王庆燕,董志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乙矮合剂对不同氮水平夏玉米氮代谢及产量的调控效应[J].作物杂志,2022,第2期
  • 罗含敏1,2,熊发前3,丘立杭1,2,刘菁3,段维兴1,2,高轶静1,2,覃夏燕3,吴建明1,2,李杨瑞1,2,刘俊仙1,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在甘蔗分子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作物杂志,2022,第2期
  • 赵艳飞1,王继永2(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 ——以湖南和海南两省为例[J].作物杂志,2022,第2期
  • 袁璟亚,李万明,庞雪芹,黄淋华,戚兰,王胜谋,谢正伟,邱一彪,赖泉淏,秦娜娜(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花期不同打尖层数对蚕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2期
  • 蔡琪琪1,王堽1,董寅壮1,於丽华2,王宇光2,耿贵1,2(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不同中性盐胁迫对甜菜幼苗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刘磊,宋娜娜,齐晓丽,崔克辉(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水稻根系特征与氮吸收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段雅娟1,2,曹士亮2,于滔2,李文跃2,杨耿斌2,王成波2,刘宝民2,刘长华1(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盐性鉴定[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杜昕,李博,毛鲁枭,陈伟,张玉先,曹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产量及AsA-GSH循环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石雄高1,2,裴雪霞3,党建友3,张定一3(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贺州学院党委办公室;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小麦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栽培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刘梦红,王志君,李红宇,赵海成,吕艳东(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李文略,陈常理,骆霞虹,柳婷婷,安霞,金关荣,朱关林(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所(浙江省萧山棉麻研究所)).浙江红麻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张胜全1,叶志杰1,任立平1,高新欢1,王拯1,杨永利2,穆磊2,董艳华2,陈兆波1(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十五”以来我国杂交小麦审定品种分析[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杨志楠1,黄金文1,韩凡香2,李亚伟1,马建涛1,柴守玺1,程宏波3,杨德龙3,常磊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兰州城市学院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秸秆带状覆盖对西北雨养区马铃薯农田土壤温度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段琉颖1,2,吴婷2,李霞2,谢建坤1,胡标林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南昌)).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崔士友1,张洋2,翟彩娇1,董士琦2,张蛟1,陈澎军3,韩继军3,戴其根2(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通市耐盐植物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现代粮食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复垦滩涂微咸水灌溉下粳稻产量和品质的表现[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吴鹏博,李立军,张艳丽(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油菜苗期耐盐碱性综合评价与根际土壤有机酸含量比较[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柏军兵1,2,王艳杰2,王德梅2,杨玉双2,王玉娇1,2,郭丹丹1,2,刘哲文1,2,常旭虹2,石书兵1,赵广才2(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对不同土壤条件及施氮水平的响应[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李润卿,申勇,朱宽宇,王志琴,杨建昌(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农学院).施氮量对超级稻南粳9108产量、淀粉RVA谱特征值和理化特性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刘子刚,卢海博,武敏桦,赵海超,魏东,黄智鸿(河北北方学院/河北省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重点实验室).化控剂玉黄金对春玉米抗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张思唯1,李金奥1,2,刘博远1,蒋雨辰1,钟秋3,雷云康3,张明月1,赵铭钦1(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河南省香精香料与调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四川省烟草公司德阳市公司).打顶方式对雪茄烟烟叶氮素积累及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谢慧敏1,吴可1,刘文奇2,韦国良3,陆献4,李壮林5,韦善清1,梁和1,江立庚1(广西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农业农村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海藻肥与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宋全昊1,2,金艳1,宋佳静1,白冬1,赵立尚1,陈杰1,朱统泉1(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在黄淮麦区育种中的利用性评价[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靳丹1,冯乃杰2,3,郑殿峰2,3,王诗雅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5-氨基乙酰丙酸对绿豆碳代谢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杨程,杜思梦,张德奇,时艳华,李向东,邵运辉,方保停,王汉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中原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基于叶绿素荧光的小麦越冬期冻害评价[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 王庆彬1,2,卢洁春2,彭春娥3,孟慧2,刘治国2,王洪凤2,张民1(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不同氮量处理配施宛氏拟青霉提取物对小白菜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