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盛飞1,2,朱险峰3,刘子伟3,熊奇1,2,李哲3,李彦昕1,2(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三峡大学湖北省输电线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宜昌供电公司).带集磁器的吸引式电磁力小管件翻边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江进波1,2,程廷强2,黄国良3,王佳栋2,蔡宛辰2,姚延东2(湖北省输电线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峡大学);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国网嘉兴供电公司).铁基纳米晶磁芯的脉冲磁化特性测量及其在磁开关中的应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张孜弈1,陶云明1,高明2,陈张好3,林良良1(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微流控等离子体:新型过程强化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彭超,雷志锋,张战刚,杨少华,来萍,路国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物理及其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内典型地区地面大气中子能谱测量与仿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王睿星1,2,王喆3,马特1,2,崔悦1,2,袁武1,4,2,宋宏伟1,4,2(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空天飞行高温气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速气流对C/SiC复合材料激光烧蚀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范银玲,卢萍,黄卡玛(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切比雪夫馈电网络开口谐振环天线阵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何昌杰,张威,巨金川,许流荣,曹鸿昌(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所).用于X波段模块化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在线测量的紧凑型定向耦合器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贺志涵,洪居亭,闫丽萍,赵翔(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建筑物墙壁电磁耦合截面建模及应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孟才1,2,曹建社1,2,何大勇1,2,何平1,2,焦毅1,2,康玲1,2,康文1,2,李健1,2,李京祎1,2,林国平1,2,龙锋利1,2,齐欣1,2,屈化民1,2,宋洪1,随艳峰1,2,王生1,2,徐刚1,2,叶强1,张旌1,2,张敬如1,2,潘卫民1,2(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直线加速器初期调束取得重要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高明珠1,苏建仓1,邱旭东1,2,曾搏1,李锐1,赵亮1(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先进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物理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双路脉冲输出结构理论设计与仿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吴官健1,2,王磊1,2,王冠文2,史晓蕾2,翟心哲1,2,陈锦晖1,2(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加速器中心).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注入引出分布参数型冲击磁铁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焦毅1,姜松1,王永刚1,饶俊峰2(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小型化电感隔离型Marx发生器的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解翔宇1,王鹏1,邓颖2,周凯南2,冯国英1(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激光微纳工程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单元件干涉数字全息的光线追迹模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王剑1,吴家鑫1,谢端2,蔡达锋1,李东霞3(内江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长沙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相对论涡旋高次谐波的产生与调控理论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刘晓丽,祁建敏,褚衍运(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负载等离子体扰动对Z箍缩动态黑腔辐射温度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余道杰1,雷顺天1,贺凯1,张霞1,郭柏森1,2,柴梦娟1(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学院;郑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无人机定位系统电源分配网络电磁干扰行为级分析与预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谢鹏飞1,2,雷军1,2,张永刚1,2,王丞乾1,2,吕文强1,2,王昭1,2,杜维川1,2,高松信1,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能激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10 W级主控振荡放大半导体激光芯片封装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王桔1,2,饶大幸2,贺瑞敬2,高妍琦2,崔勇2,赵晓晖2,史海涛2,隋展2,黄昌清1(中国计量大学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幅度调制器对宽带低相干光时频特性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陈熙荣1,2,谢金森1,2,于涛1,2,倪梓宁1,2,邓年彪2,3,邵增4,谢浩然1,2(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南华大学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学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不同燃耗计算模型对商用压水堆乏燃料组件核素成分的影响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王乃志1,2,吴鸿超1,2,王侃1,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固态有源相控阵快前沿脉冲发射及空间合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孙会芳,张玲玉,董志伟,周海京(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稀薄空气、等离子体环境外系统电磁脉冲的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王军健1,2,李华鑫1,2,李红菊3,郑文健1,2,闾川阳1,2,马英鹤1,2,任森栋1,2,包士毅1,2,贺艳明1,2,杨建国1,2(浙江工业大学化工机械设计研究所;过程装备及其再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船国际有限公司).静态腐蚀条件下铁素体/马氏体钢和奥氏体不锈钢与液态铅铋合金相容性研究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5期
-
李晓庆,季小玲(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湍流和热晕效应对列阵合成激光传输特性和光束质量影响的理论研究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4期
-
何兵1,李炳霖1,2,杨依枫1,刘美忠1,2(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市全固态激光器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衍射光学元件的激光相干合成研究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4期
-
刘家盈1,2,3,李自强1,2,杨然1,2,3,邹凡1,2,3,杨旭1,2,周鑫1,2,3,潘姿廷1,2,3,潘丽康1,2,3,李雨婷1,2,3,姜佳丽1,2,李枫1,2,耿超1,2,李新阳1,2(中国科学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纤激光相控阵相干合成技术研究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4期
-
常洪祥1,粟荣涛1,2,3,龙金虎1,常琦1,马鹏飞1,2,3,马阎星1,周朴1(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南湖之光实验室;国防科技大学高能激光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全光纤激光阵列主动相位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