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最敏,李琲琲,徐珂(复旦大学教务处).试论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中“国家意识”的塑造[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3期
-
赵庆华(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3期
-
涂俊,冯欢(南开大学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技术驱动下的文科实验教学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3期
-
蒋瑛(中央戏剧学院教务处).艺术院校的美育价值追求及实现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3期
-
陈文兴(浙江理工大学;中国工程院;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丝绸联盟;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高校“三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3期
-
高松1,2,3,李正1,2,项聪4,2(华南理工大学;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中国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信息化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公平——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实践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3期
-
陈心想,董书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3期
-
武宝林(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机械设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3期
-
江永亨,任艳频,于莹(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处).从学习规律视角考察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基本属性和课程设计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3期
-
吴飞,吴超,朱强.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促进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2期
-
毛成,赵春鱼,李一星.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