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项洪涛1,李琬1,郑殿峰2,3,王诗雅3,何宁1,王曼力1,杨纯杰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幼苗期淹水胁迫及喷施烯效唑对小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1,第3期
  • 董玉新1,2,韦炳奇1,吴强1,张永平1(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农林学院).内蒙古平原灌区“春麦冬播”种植效应及品种适应性[J].作物学报,2021,第3期
  • 韦还和1,张徐彬1,葛佳琳1,孟天瑶2,陆钰1,李心月1,陶源1,丁恩浩1,陈英龙1,戴其根1(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扬州大学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科技发展研究院).甬优籼粳杂交稻栽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与特征分析[J].作物学报,2021,第3期
  • 闫彩霞1,王娟1,赵小波1,宋秀霞2,姜常松3,孙全喜1,苑翠玲1,张浩1,单世华1(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菏泽市牡丹区农业农村局;海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生育期鉴定筛选耐盐碱花生品种[J].作物学报,2021,第3期
  • 岳洁茹1,2,3,白建芳2,3,张风廷2,3,郭丽萍2,3,苑少华2,3,李艳梅2,3,张胜全2,3,赵昌平2,3,张立平1,2,3(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杂交小麦分子遗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杂交小麦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其在种子老化中的潜在功能分析[J].作物学报,2021,第3期
  • 周练,刘朝显,熊雨涵,周京,蔡一林(西南大学玉米研究所/农业科学研究院/南方山地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级培育基地).质膜内在蛋白ZmPIP1;1参与玉米耐旱性和光合作用的功能分析[J].作物学报,2021,第3期
  • 唐婧泉,王南,高界,刘婷婷,文静,易斌,涂金星,傅廷栋,沈金雄(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蓝型油菜SnRK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与种子含油量的关系[J].作物学报,2021,第3期
  • 杨阳,李淮琳,胡利民,范楚川,周永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白菜型油菜srb多室性状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定[J].作物学报,2021,第3期
  • 李倩1,Nadil Shah1,周元委2,侯照科1,龚建芳1,刘珏3,尚政伟1,张磊1,战宗祥1,常海滨4,傅廷栋1,朴钟云5,张椿雨1(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冈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抗根肿病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R的选育[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王媛1,2,王劲松1,董二伟1,武爱莲1,焦晓燕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高粱遗传与种质创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长期施用不同剂量氮肥对高粱产量、氮素利用特性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雷永1,王志慧1,淮东欣1,高华援2,晏立英1,李建国1,李威涛1,陈玉宁1,康彦平1,刘海龙2,王欣1,薛晓梦1,姜慧芳1,廖伯寿1(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花生籽仁蔗糖含量近红外模型构建及在高糖品种培育中的应用[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李威涛,郭建斌,喻博伦,徐思亮,陈海文,吴贝,龚廷锋,黄莉,罗怀勇,陈玉宁,周小静,刘念,陈伟刚,姜慧芳(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基于HPLC-RID的花生籽仁可溶性糖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张雪翠1,孙素丽1,卢为国2,李海朝2,贾岩岩1,段灿星1,朱振东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南大豆新品系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鉴定[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王奇,扶亚芳,司雷勇,金岩,夏镇卿,路海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不同膜上遮挡措施对旱地玉米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魏丽娟,申树林,黄小虎,马国强,王曦彤,杨怡玲,李洹东,王书贤,朱美晨,唐章林,卢坤,李加纳,曲存民(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油菜工程研究中心/西南大学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锌胁迫下甘蓝型油菜发芽期下胚轴长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蒋成功1,2,石慧敏2,王红武2,李坤2,黄长玲2,刘志芳2,吴宇锦2,李树强2,胡小娇2,马庆1(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玉米籽粒突变体smk7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杜祥备1,习敏2,孔令聪1,吴文革2,陈金华3,许有尊2,周永进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气象研究中心).江淮地区稻–麦周年产量差及其与资源利用关系[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王翠娟1,柴沙沙2,史春余3,朱红4,谭中鹏3,季杰3,任国博5(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省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鲁西化工有限公司).铵态氮素促进甘薯块根形成的解剖特征及其IbEXP1基因的表达[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柳燕兰1,郭贤仕1,张绪成1,马明生1,王宏康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省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种子总站).密度和施肥对旱地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蒋伟1,2,潘哲超1,2,包丽仙1,2,周福仙2,李燕山1,2,隋启君1,2,李先平1,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贵高原马铃薯与油菜科学观测实验站).马铃薯资源晚疫病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刘玉秀1,黄淑华2,王景琳1,张正茂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小麦籽粒钙元素含量的研究进展[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张荣跃,王晓燕,杨昆,单红丽,仓晓燕,李婕,王长秘,尹炯,罗志明,李文凤,黄应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甘蔗新品种及主栽品种对褐锈病抗性与Bru1基因分子检测[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李兰兰,母丹,严雪,杨陆可,林文雄,方长旬(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OsPAL2;3对水稻化感抑制稗草能力的调控作用[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孟钰玉1,魏春茹1,范润侨1,于秀梅1,2,王逍冬2,赵伟全2,魏新燕2,康振生3,刘大群2(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植物生理与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TaPP2-A13基因的表达响应逆境胁迫并与SCF复合体接头蛋白TaSKP1相互作用[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 张久权1,闫慧峰1,褚继登1,李彩斌2(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烟草生物学与加工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烟草公司毕节市公司).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随机区组重复测量的试验资料[J].作物学报,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