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明1,2,范文静1,3,赵鹏1,靳容1,张强强1,朱晓亚1,王静1,李强1,2(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薯耐低钾基因型苗期筛选及综合评价[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严昕1,项超2,刘荣1,李冠1,李孟伟1,李正丽3,宗绪晓1,杨涛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基于BSA-seq技术对豌豆花色基因的精细定位[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吴宗声1,徐彩龙1,李瑞东1,徐一帆1,2,孙石1,韩天富1,宋雯雯1,吴存祥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东北农业大学).麦秸覆盖还田对大豆耕层物理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舒泽兵,罗万宇,蒲甜,陈国鹏,梁冰,杨文钰,王小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基于高产与高效条件下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间作田间配置技术优化[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吴希1,王家瑞1,郝淼艺1,张宏军2,张仁和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种植密度对不同生育期玉米品种光温资源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张金鑫1,2,葛均筑2,马玮1,丁在松1,王新兵1,李从锋1,周宝元1,赵明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周年水分高效利用研究进展[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吴香奇1,刘博1,张威1,杨雪妮1,郭子艳1,刘铁宁1,张旭东1,韩清芳1,2(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育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小麦豌豆间作对群体光合特性和生产力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朱治1,2,李龙2,李超男2,毛新国2,郝晨阳2,朱婷2,王景一2,常建忠1,景蕊莲2(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有机旱作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转录因子TaMYB5-3B与株高和千粒重相关[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李红艳1,李洁雅1,李响1,叶广继1,2,3,4,5,6,周云1,2,3,4,5,6,王舰1,2,3,4,5,6(青海大学;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大学青藏高原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马铃薯育种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实验室).过表达LrAN2基因对马铃薯中花青素和糖苷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张卫娜,余慧芳,安珍,柳文凯,康益晨,石铭福,杨昕宇,张茹艳,王勇,秦舒浩(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StEFR1正调控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孙全喜1,苑翠玲1,牟艺菲1,闫彩霞1,赵小波1,王娟1,王奇1,孙慧2,李春娟1,单世华1(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花生SWEET基因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栾奕1,白岩2,卢实3,李磊鑫4,王德强5,高婷婷3,石洁6,杨洪明1,路明3(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主要粮食作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农业农村部东北中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省种业技术服务中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十三五”国家东华北春玉米区域试验品种抗病性评价[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周宾寒1,杨竹1,王书平1,方正武1,胡赞民2,徐兆师3,张迎新1(长江大学农学院/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小麦幼苗活性LTR反转录转座子筛选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雷建峰1,李月2,代培红2,赵燚2,尤扬子2,贾建国1,赵帅1,曲延英1,刘晓东2(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教育部棉花工程研究中心;新疆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棉花中不同植物病毒介导的VIGE体系的研究[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陈晓汉,王丽琴,汪华栋,肖清,陶保龙,赵伦,文静,易斌,涂金星,傅廷栋,沈金雄(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BnABCI8影响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发育[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柏成成,姚小尧,王雨璐,王赛玉,李金莹,蒋有为,靳舒荣,陈春杰,刘渔,魏星玥,徐新福,李加纳,倪郁(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蓝型油菜长链烷烃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与BnCER1-2的互作[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吴世雨1,2,陈匡稷1,3,吕尊富1,2,徐锡明1,2,庞林江2,4,陆国权1,2(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仪征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施氮量对甘薯块根膨大过程中淀粉含量及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徐子寅1,于晓玲2,3,邹良平2,3,赵平娟2,3,李文彬2,3,耿梦婷1,阮孟斌2,3(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热带农业资源研究院/海南省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木薯MYB转录因子基因MeMYB60表达特征分析及其互作蛋白筛选[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王硕,鲍天旸,刘建刚,段绍光,简银巧,李广存,金黎平,徐建飞(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薯类作物生物学和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基于RGB颜色空间评价马铃薯块茎绿化程度[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孟璐1,2,杜明伟1,黎芳1,齐海坤1,路正营3,徐东永4,李存东5,张明才1,田晓莉1,李召虎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化控研究中心/植物生长调节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棉花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冀中地区高密种植条件下棉花药前群体大小和成熟度与化学脱叶催熟效果的关系[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唐文强1,张文龙1,朱晓乔1,董必正1,李勇成2,杨楠1,张耀2,王云月1,韩光煜1(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红河州农业科学院).多样性混合间栽对水稻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陈慧,肖清,汪华栋,文静,马朝芝,涂金星,沈金雄,傅廷栋,易斌(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蓝型油菜SUMO蛋白家族成员鉴定及Bna.SUMO1.C08基因的功能研究[J].作物学报,2023,第4期
-
付景1,王亚1,杨文博1,王越涛1,李本银2,王付华1,王生轩1,白涛1,尹海庆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干湿交替灌溉耦合施氮量对水稻籽粒灌浆生理和根系生理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邓照,蒋环琪,程丽沙,刘睿,黄敏,李曼菲,杜何为(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利用WGCNA鉴定玉米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共表达网络[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刘月,明博,李姚姚,王克如,侯鹏,薛军,李少昆,谢瑞芝(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基于根冠协调发展的东北春玉米高产种植密度分析[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
王雪1,谷淑波1,林祥2,王威雁2,张保军2,朱俊科3,王东2(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喷补灌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3,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