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明杰1,2,郭菲1,陈祉妍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父亲共同养育对子女抑郁的影响:青少年正念特质的中介作用和母亲正念教养的调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梁小玲1,2,陈敢2,黄明明2,3(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萍乡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线上性客体化经历对女大学生外表焦虑的影响:体像比较的中介与自我客体化的调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鲍秀琴,唐清婷,陈旭(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依恋风格对人际信任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凌宇1,2,胡惠南3,游诗雨1,2,申秀云4,朱熊兆5,6,张劲强6,7(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湖南省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异质性及其相关因素: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葛文静1,吴培芸2,曾练平1,黄亚夫1,石英3(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不合规任务量表在中国员工样本中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李放1,2,邬俊芳3,任怡4,杜雨徽1(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成都金苹果公学).朋友自主支持对年轻男同性恋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同性恋群体联结与无望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宋素涛1,2,张伟涛2,江敏3,全丽娜4,车晓玮1,王荣2,佟月华2,郑元杰1(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语境对愤怒与厌恶面孔表情知觉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李冰冰1,张昀2,杨强1,叶宝娟1,王书荣3,李智慧3,陈智楠1(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学院教育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淄博周村区王村中学).学业自我妨碍与中学生手机成瘾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刘小群1,刘倩雯1,吴芳1,杨正敏1,罗学荣2,彭畅1(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学生同胞欺凌和同伴欺凌的共发性及其与抑郁和焦虑的关联性[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凌辉1,2,周玉霞1,饶苗1,冯洪3,周彩萍1,张建人1,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文津教育研究院).留守初中生校园欺凌现状:基于人口学特征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陈颖娇1,彭先桃2,刘航倩2,闫景蕾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父母正念与幼儿行为问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中介作用及亲子时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张建人1,2,周彩萍1,黄涛1,冯洪3,周玉霞1,凌辉1,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湖南师范大学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文津教育研究院).亲子依恋与留守初中生自立人格的关系:一个链式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郭睿1,2,伍珍1,2,张英俊3,何吉波1,樊富珉1(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积极消极共情量表与一般共情量表中文版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陈霞1,丁慧敏2,魏华2,3,黄峰4,5(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大学生独特性需要与手机成瘾:抑郁和非适应性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张少华1,2,刘淑均3,桑标4,刘影5(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湖北工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大学生情绪表达灵活性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吴旻1,2,孟新雨2,周欣然3(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农村小学寄宿生校园欺凌与主观幸福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郭玉洁1,2,刘革1,2,王艺曼1,3(新疆师范大学心智发展与学习科学实验室;新疆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自我控制影响网络成瘾倾向者的注意引导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范小月1,孙配贞1,王娟1,张洪2(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疫情下的亲社会行为:死亡意识对捐款和志愿服务意愿的差异性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柳静1,王铭2,孙启武3,唐光蓉2(湖北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的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刘杨1,张佳1,杨波2,杨柯1,张灏1(成都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女性药物成瘾者生存质量对心理痛楚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范志光1,张兴海2,刘莎2(吉林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物质主义倾向与婚姻态度的代际传递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钟霜,廖文莉,徐华春(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亲代养育与柔情问卷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陈露1,2,曹慧3,祝卓宏1,2,周明洁1,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版家长反思功能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陈翠1,2,陈琼妮3,2,盛彩华2,王倩2,卢璐璐2(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护理学教研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抑郁症患者压力知觉与其生命质量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陈甜1,王礼婧2,宋意霞1,刘宸宸3,黄肖嘉棋1,吴文峰1(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幸福恐惧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王东美1,钱铭怡2,樊富珉3,江光荣4(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中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百年发展简史(1921-2021)[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周婷1,王倩2,周方2,沙莎2,王喆2,王颖3,刘胤岐2,田腾飞2,梁思想2,周莉2,张纯洁2(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学校).重大传染病防控背景下医务人员的疫情相关工作应激与心理症状的关系: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和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唐静燕1,2,李新影1,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疫情居家期间父母教养方式与复学后欺凌受害及抑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常远1,2,郭菲1,陈祉妍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父母非理性信念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父母焦虑及心理控制的多重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 甘俊1,樊洁2,3,4,刘婉婷2,3,4,朱熊兆2,3,4(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中南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所;国家精神心理临床研究中心).自知力不良强迫症患者的临床和神经认知特征[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