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伟,罗世刚,滕婕,白永利(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考虑温控负荷聚合调控的新能源-储能联合规划[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陈雅,范立云,李晶雪,李美斯,徐超,顾远琪(哈尔滨工程大学).二次流蛇形通道锂离子电池散热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陈绪昌,王育飞,薛花(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基于MDP-ADMM的数据中心储能系统优化运行方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禹永帅1,刘永峰1,裴普成2,张璐1,姚圣卓1(北京建筑大学;清华大学).阴极相对湿度对PEMFC电解质水含量及性能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李晓庆1,2,范玉泽1,刘晓燕1(东北石油大学;常熟理工学院).骨架结构对固液相变蓄热性能影响的LBM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刘宇龄1,孟锦豪1,彭乔1,刘天琪1,王扬2,蔡永翔2(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基于NSGA-II遗传算法的锂电池均衡指标优化[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张慎然,徐立环,苏畅(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不同碳含量对SiO/C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刘名瑞,丁凯,王唯,孙进(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基于物理吸附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见禹,陈宝明,朱彭真,李坤(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含梯度孔密度骨架石蜡方腔相变传热特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申锡江,段强领,秦鹏,王青松,孙金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元锂离子电池组热失控阻隔及其传热特性实验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李斌1,任正义2,尚一博1,张广军1,刘红1,王晨1(空军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电磁轴承自抗扰控制的抗扰能力[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蔡新雷1,祝锦舟1,刘霡2,刘佳乐1,孟子杰1,余洋2(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基于改进野狗优化算法的电动汽车调峰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蒋文辉,李远,王玉龙,孔祥伦(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储能技术在变电站测控系统故障保护和恢复中的作用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孙静(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储能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应用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靳小云(甘肃政法大学).新型储能材料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王新(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电力分公司).氢能燃料电池的成本分析与效益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左兴龙1,柳亦兵1,秦润2,曲文浩2,滕伟1(华北电力大学先进飞轮储能技术研究中心;深能南京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飞轮储能虚拟同步机动态特性及对电力系统频率的改善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芮伟芳(黄河交通学院).数学模型在储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冯准(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基于石墨烯电极的埃洛石/聚苯胺超高柔性复合电极[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李放,闵永军,张涌(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基于大数据的动力锂电池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彭子安1,段文超1,李杰1,孙小琴1,宋孟杰2(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数据中心用壳管式相变储能换热器的储能特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谭必蓉1,2,杜建华1,2,叶祥虎1,2,曹馨1,2,瞿常1,2(华侨大学机电装备过程监测及系统优化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基于模型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方法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6期
-
陈海生1,李泓2,徐玉杰1,陈满3,王亮1,戴兴建1,徐德厚4,唐西胜5,李先锋6,胡勇胜2,马衍伟5,刘语1,苏伟7,王青松8,陈军9,卓萍10,肖立业5,周学志1,冯自平11,蒋凯12,尉海军13,唐永炳14,陈人杰15,刘亚涛16,张宇鑫1,林曦鹏1,郭欢1,张涵1,张长昆6,胡东旭1,容晓晖2,张熊5,金凯强8,姜丽华8,彭煜民3,刘世奇13,朱轶林1,王星1,周鑫1,欧学武14,庞全全16,俞振华17,刘为17,岳芬17,李臻17,宋振17,王志峰5,宋文吉11,林海波18,李杰才18,易斌7,李福军9,潘新慧19,李丽15,马一鸣3,李煌8(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先进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5期
-
韩路豪,王子阳,何骁龙,何春汕,石晓龙,姚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水雾释放策略对大容量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火灾抑制效果的实验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5期
-
于会群1,2,胡哲豪1,彭道刚1,2,孙浩益1(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发电过程智能管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及其在储能系统中梯次利用关键技术[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5期
-
李斌1,叶季蕾1,张宇2,时珊珊2,王皓靖2,刘丽丽1,李明哲1(南京工业大学;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含分布式新能源和机电混合储能接入的微网协调控制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5期
-
刘家亮,郭翠静,汪奂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基于火灾事故树模型的储能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检测方法与验证[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5期
-
张奇1,2,李晓东1,2,王文雯1,2,刘晓1,2(先进金属复合材料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学机械运载与工程学院).生物质纤维素基多功能材料构建及其在新型能量存储方面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5期
-
张宁(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新能源背景下储能空调系统建设策略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