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彦辰1,2,杨贵1,2,王建新3(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深厚库底回填料上面板堆石坝动力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2期
-
邢喜民,张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分段回归在剔除精河、库尔勒水平摆气象因素影响的探索[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2期
-
张彦君1,年廷凯1,郑路2,刘凯1,宋雷3(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及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灾后重建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震与水压力耦合作用下岩质边坡倾覆解析方法[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2期
-
范岩旻,车爱兰,陈峰,曹永康(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微动测试技术在古建筑拱桥结构检测中的应用①微动测试技术在古建筑拱桥结构检测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2期
-
姜永涛1,2,张永志1,吴然1,王帅1(长安大学;南阳师范学院).青藏高原东缘地应变演化特征[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温超1,郝海强2,汪慎文2,温来福2,刘国辉2(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经济学院).综合物探方法在张家口某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周正龙1,陈国兴1,黄春霞1,陈树利2(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中海兴业武汉房地产有限公司).基于累积耗损能量的饱和粉土液化特性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黄博1,2,夏唐代1,2,赵晴1,2,贺鹏飞1,2(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老旧小区砖混结构房屋振动与减振[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郑山锁1,马德龙1,刘洪珠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汶川地区震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陈思奇1,2,梁发云1,2,陈海兵1,黄茂松1,2(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地震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运动响应三维数值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刘兴旺1,2,3,袁道阳1,史志刚4,苏琦1(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六盘山断裂带构造活动特征及流域盆地地貌响应[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唐小微,李涛,马玲,张西文(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黏粒和砂粒混合土体的动态液化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王熠熙1,张辉2,刘双庆1,曹井泉1,李赫1,陈嵩1,高也1(天津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河北平原地震带b值时空变化特征[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沈侃敏,国振,王立忠(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循环荷载下吸力锚基础周围孔压响应特性数值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赵杰1,孙晓艳1,霍林生2(大连大学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运用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霍祝青,王俊,张金川,杨云(江苏省地震局).江苏地区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识别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贾启超1,吴传勇2,沈军3,吴国栋2,任鹏3(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西南天山迈丹断裂阿合奇段左旋走滑的证据及其最新活动[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张艳美1,潘振华2,张鸿儒3,王震1,黄春霞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多桩型复合地基作用机理与动力特性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徐平1,周新民2,夏唐代3(郑州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浙江省地震局;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应用屏障进行被动隔振的研究综述[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姚远,唐丽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2013年12月1日新疆柯坪县5.3级地震及房屋震害特点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李晓飞,孙锐,袁晓铭(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基于实际记录的现有等效线性化分析程序对比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陈卓识,袁晓铭(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浅硬场地剪切波速测试标准差对地震动影响初探[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孙丽娜,王晓山,杨家亮,张素欣,刁桂苓,冯向东(河北省地震局).震源机制类型对近场峰值加速度(PGA)分布的影响:以唐山和汶川震区为例[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徐顺强,刘巧霞,李怡青,谢汝一,杨利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密集台网微震定位技术在矿山开采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王玥琪,杨立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维尼迪科夫调和分析对大甸子井水位潮汐因子和相位的气象影响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付培帅1,唐小微1,韩小凯1,刘功勋2(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疏浚技术重点实验室).波浪荷载作用下软黏土软化模型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付海清1,2,袁晓铭1,陈龙伟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山东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基于重塑饱和砂土模型的现场液化试验方法[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刘启旺1,2,杨正权1,2,刘小生1,2,杨玉生1,2,陈宁1,2(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超深厚覆盖层中深埋细粒土地震残余变形特性振动三轴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
裴惠娟1,韩晓明2,张帆2,胡博2,陈文凯3(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内蒙古通辽5.3级地震序列特征及发震背景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5,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