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润萍,刘斌,王世政(北京建筑大学).冷凝内热源式液体空调再生器模拟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4期
-
程冬冬1,王随林1,穆连波1,马兆康1,肖慧鹏1,翟慧星1,吴亚东2,寿德2,陈玉平3,张彤3,王守金4,孟广亮4(北京建筑大学;乌鲁木齐市供热行业管理办公室;新疆骑马山热力有限公司;北京华远意通热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某大型燃气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利用效果测试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4期
-
季永明,端木琳,李祥立(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大连地区多层公寓气密性实测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4期
-
张辉辉,王芳,王砚玲,王海燕(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可吸入颗粒物围护结构渗透机理研究进展[J].建筑科学,2017,第4期
-
周艺南(同济大学).高能效城市设计:密度、类型与能源性能[J].建筑科学,2017,第4期
-
晋远,孙红三,叶紫,燕达,吴如宏(清华大学).基于大数据Bayes分类的家电设备识别算法[J].建筑科学,2017,第4期
-
胡向磊,颜宏亮(同济大学).基于实际工程模型的无机砂浆保温装饰复合板耐候性温度场与温度应力模拟[J].建筑科学,2017,第4期
-
符永正,徐梦宇(武汉科技大学).供暖空调系统水泵的EC(H)R计算中水泵参数确定方法的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4期
-
缪嘉俐1,邹钺1,李能2(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围护结构热阻现场检测加热面积影响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4期
-
杨秀英1,宋杰2,刘永欣1(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火灾后约束钢梁的剩余承载力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沈玉山1,温欣岚1,夏京亮2,杨芳娃1,李涛3,周永祥2,宋普涛2(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非洲磨细天然火山灰对混凝土收缩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熊彬涛,黄广龙,徐伟(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对桩土接触面剪切特性影响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阎西康1,2,魏兴磊1,陶建伟1,梁琳霄1,庞玉松1,温国强1(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北省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同植筋深度下的植筋梁疲劳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高昊,郝文秀,李梁,王军林,孙建恒(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工作应力状态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燕乐纬1,程瀛2,陈洋洋3,王龙4(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基于时变力学分析的某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施工模拟[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丁保安1,范旭红1,郑可恪2,操礼林1,张兆昌1(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安徽省宇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基于弯矩曲率法的U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延性及受弯性能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李强1,2,戎贤1(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唐山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配置高强钢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付朝江1,2,杨绵越1(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结构优化设计的多级多点模拟退火算法[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李波1,马东辉2,苏经宇2,王威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地防灾适宜性评价的变权集对分析-Vague集耦合模型[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潘宁1,倪志伟1,邢悦贤1,黄存智1,张亮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天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独柱长悬臂高架车站动力弹塑性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刘国粹,陈辉国,钟庭(后勤工程学院军事土木工程系).碱矿渣混凝土与钢筋早期粘结强度时变规律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王宏伟1,许金余2,任韦波2,聂良学2(空防二处;空军工程大学机场建筑工程系).高温后混凝土动态本构模型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江佳颖1,张昊2,南化祥2,王旭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超瘦高中庭形状系数临界值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范燕红,刘泳钢,任鹏(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桩承载力自平衡法与桩传统静载试验法对比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杨德健1,2,王笑楠1,宋佳楠1(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市土木建筑结构防护与加固重点实验室).超高层建筑风振控制方案的对比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赵少伟,苏伟,张晓彬(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矩形梁的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韩淼,崔明珠,杜红凯,孙一林,罗楚雄(北京建筑大学北京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近断层地震下层间隔震结构及其试验模型动力响应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葛楠,苏幼坡,王兴国,韩流涛(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结构TMD控制及AMD最优控制减震效果计算研究[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刘家宝,宋涛(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球壳非线性稳定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J].建筑科学,2017,第3期
-
叶海,罗淼,徐婧(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健康建筑及其评价标准[J].建筑科学,2017,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