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基伟,闵素芹,金梦迪(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基于分布式感知深度神经网络的高分辨率PM2.5值估算[J].地理学报,2021,第1期
  • 王涛1,2,刘承良1,2,3,杜德斌1,2,3(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1948—2018年国际河流跨境水冲突的时空演化规律[J].地理学报,2021,第7期
  • 高海东1,2,吴曌2(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植被恢复及其对水沙过程影响[J].地理学报,2021,第5期
  • 何琪琳1,2,李斌斌3,张风宝1,4,杨明义1,4(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影响因素响应的定量分析[J].地理学报,2021,第5期
  • 袁丹1,朱传耿2,陈寒昱3(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学院).中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动力机制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21,第2期
  • 陈翔1,孙武1,沈子桐1,朱琳琳1,张佳滨1,许伟2(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主城区风道特征与通风效能评估[J].地理学报,2021,第3期
  • 赵赞1,2,陆林1,任以胜3(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广西大学商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非线性视角下的上海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过程及动力学特征[J].地理学报,2021,第8期
  • 李智1,2,刘劲松1,2(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变化遥感识别技术创新中心).冀南平原典型农业村落转型特征及成长机制[J].地理学报,2021,第4期
  • 袁丽华1,2,3,陈小强1,2,3,宋长青1,2,3,程昌秀1,2,3,沈石1,2,3(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数据与应用分析中心).环印度洋区域国家地缘经济格局分析[J].地理学报,2021,第4期
  • 何青松1,谭荣辉2,杨俊3(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公共管理学院;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基于近邻传播聚类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武汉城市扩散和聚合过程同步模拟[J].地理学报,2021,第10期
  • 黄晓东1,2,3,杜德斌1,2,3,刘承良1,2,3(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形成机制[J].地理学报,2021,第10期
  • 梁潇1,2,杨萍果1,姚娇2,张鹏2,张建辉2,孙鹏飞3,敖红2(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工程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6 ka以来黄土高原东亚夏季风变化的环境磁学记录[J].地理学报,2021,第3期
  • 黄春长(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若尔盖盆地河流古洪水沉积及其对黄河水系演变问题的启示[J].地理学报,2021,第3期
  • 范泽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生态过渡带分布的空间识别及情景模拟[J].地理学报,2021,第3期
  • 尹云鹤1,马丹阳2,邓浩宇1,吴绍洪1,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北方干湿过渡区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J].地理学报,2021,第7期
  • 何瑾1,刘演1,田彦国2,王泽2,肖鑫3,姜锋1,刘韬4,孙千里1,陈静1,李茂田1,陈中原1(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辽河流域中晚全新世气候环境演变及其对农牧业演替的影响[J].地理学报,2021,第7期
  • 黄珏1,李正茂1,张珂1,2,江涛1(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基于GEE的中国湖泊浮游植物生物量时空动态分析[J].地理学报,2021,第7期
  • 崔耀平1,2,李楠1,2,付一鸣2,陈良雨2(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中美俄加陆域碳汇对人为增温的消减贡献[J].地理学报,2021,第1期
  • 刘诗奇1,王平1,2,王田野3,黄其威1,2,于静洁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西伯利亚北极河流有机碳输出特征及影响要素[J].地理学报,2021,第5期
  • 张峰,王姣,马丽,迪丽拜尔·吐尔孙(新疆大学教育部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克里雅河下游沉积物的光释光年龄与晚更新世末以来沙漠的形成[J].地理学报,2021,第9期
  • 杨建平1,哈琳1,康韵婕2,肖杰1,陈虹举1,3,贺青山1,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美丽冰冻圈”融入区域发展的途径与模式[J].地理学报,2021,第10期
  • 乌兰图雅(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蒙古高原草地利用特征及其国别差异[J].地理学报,2021,第7期
  • 贺灿飞1,2,王文宇1,郭琪3(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地理学的传承发展与转型[J].地理学报,2021,第8期
  • 汪晓帆1,2,戴尔阜1,2,郑度3,吴卓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方红壤丘陵区采伐变量对森林面积和生物量影响模拟[J].地理学报,2021,第1期
  • 王可逸1,刘晓宏1,2,3,曾小敏1,徐国保2,张凌楠1,李春越1(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研究中心).树轮稳定氮同位素记录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学报,2021,第5期
  • 符茵1,刘巧2,刘国祥1,3,张波1,蔡嘉伦1,王晓文1,3,张瑞1,3(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冰面流速与高程变化提取方法[J].地理学报,2021,第5期
  • 刘爽1,2,白洁1,罗格平1,2,吕娜娜3,吴淼4(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文献信息中心).咸海流域社会经济用水分析与预测[J].地理学报,2021,第5期
  • 高培超1,2,3,程昌秀3,4,叶思菁3,沈石3,张红5,6(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理数据与应用分析中心;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空间玻尔兹曼熵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地理学报,2021,第7期
  • 王志远1,王江林2,贾佳1,刘健3(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过去1500 a亚洲夏季风降水的强迫特征[J].地理学报,2021,第3期
  • 陆大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城镇化与农业农村发展论》评介[J].地理学报,2021,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