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Liu Lian,Xu Xiaoting,Zhang Lei,Li Yaoqi,Shrestha Nawal,Neves Danilo M,Wang Qinggang,Chang Hong,Su Xiangyan,Liu Yunpeng,Wu Jianyong,Dimitrov Dimitar,Wang Zhiheng,Liu Jianquan.北半球高山和极地虎耳草属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温度和生境异质性的作用[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Guo Yun,He Yuejun,Wu Pan,Wu Bangli,Lin Yan,He Minhong,Han Xu,Xia Tingting,Shen Kaiping,Kang Liling,Tan Qiyu,Ren Wenda,Sun Yan,Li Qing.AM真菌和枯落物互作下两种喀斯特植物种间竞争较种内竞争更能促进植物养分利用[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Valadi Gelareh,Rad Javad Eshaghi,Khodakarami Yahia,Peykani Mostafa Nemati,Harper Karen A.伊朗稀疏橡木林片段对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特性的边缘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Chen Guoping,Cai Qiong,Fang Wenjing,Feng Yuhao,Zhu Jiangling,Ji Chengjun,Tang Zhiyao,Fang Jingyun.中国落叶栎林群落结构特征及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Fang Haifu,Gao Yu,Zhang Qiang,Ma Lili,Wang Baihui,Shad Nasir,Deng Wenping,Liu Xiaojun,Liu Yuanqiu,Zhang Ling.毛竹和日本柳杉幼苗对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及微生物机制[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Hou Shuangli,Lu Xiaotao,Yang Junjie.氮沉降对半干旱草原植物群落钙浓度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Song Zhaopeng,Li Zhaolei,Luo Yiqi,Liu Yanhong.植物碳、氮、磷在不同火烧强度下的分配策略[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Chen Xin,Li Qi,Chen Dongdong,He Fuquan,Huo Lili,Zhao Liang,Xiao Chunwang.合理管理多年生人工建植草地有助于中国青藏高原三江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正向演替[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Zhou Zhiyong,Shen Ying,Wang Bo,Zhang Huan.中国东北地区北方森林土壤钙对植被结构和土壤功能随火烧序列恢复趋势分化的驱动作用[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Miao Wenhao,Ma Shupeng,Guo Zhiwen,Sun Haozhe,Wang Xuemei,Lyu Yueming,Wang Xiangping.恢复梯度上华中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因子及功能特性对生物量、生产力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Liu Mei,Wen Jiahao,Chen Yamei,Xu Wenjuan,Wang Qiong,Ma Zhiliang.增温可增加窄叶鲜卑花高寒灌丛的土壤碳输入[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Li Manru,Chen Jin,Zhang Ling.一种泛性桑寄生植物繁殖物候异步性的寄主介导效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Zhang Li,Liu Xiang,Zhou Shurong,Shipley Bill.解释生产力的变异需要考虑群落间植物高度的种内变异[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Dai Yuhang,Gong Fanxi,Yang Xueqin,Chen Xiuzhi,Su Yongxian,Liu Liyang,Wu Jianping,Liu Xiaodong,Sun Qingling.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常绿林凋落物季节特征及适应策略[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Damgaard Christian.特定环境和土地利用因素对酸性草原植被影响的时空建模[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2期
  • 赵阳1,栾军伟1,王一1,杨怀1,刘世荣2(国际竹藤中心竹藤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共建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模拟干旱和磷添加对热带低地雨林氮矿化过程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王丽娜1,于永强1,芦东旭2,唐亚坤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pH调控固氮植物和非固氮植物间的氮转移[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刘宁1,2,彭守璋3,陈云明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气候因子对青藏高原植被生长的时间效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刘艳方1,2,王文颖2,3,索南吉2,周华坤4,毛旭锋1,王世雄2,陈哲2(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海北植物群落类型与土壤线虫群落相互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李斐,孙明伟,钟尚志,宋文政,钟晓月,孙伟(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同光合类型牧草对干旱-复水的光合生理响应及生长适应策略[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张央1,安明态1,武建勇2,刘锋1,汪伟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兜兰属宽瓣亚属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主导气候因子[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朱芩1,宁盼1,侯琳1,郝家田2,胡云云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三江源地区刺柏属植物群落类型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范敏,卢奕曈,王照华,黄颖琪,彭羽,尚佳欣,张杨(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浑善达克沙地中部斑块格局影响植物多样性及功能性状[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董楠1,唐明明1,崔文倩1,2,岳梦瑶1,3,刘洁1,2,黄玉杰1(信阳农林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栗和茶幼苗生长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杨丽婷,谢燕燕,左珂怡,徐森,谷瑞,陈双林,郭子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分株比例对异质光环境下美丽箬竹克隆系统光合生理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Matsuda Miyuki,Tsuyuzaki Shiro.深山柳斑块在日本火山共栖物种时空格局中的作用[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Liu Hai,Liu Feng,Yuan Hongmeng,Zheng Liang,Zhang Yuan.气候与人类活动对丹江口上下游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Pan Yuanqi,Zeng Xiu,Chen Wende,Tang Xinran,Dai Kui,Du Yanjun,Song Xiqiang.低温而不是光周期调控中国亚热带裸子植物的出芽物候[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1期
  • Xiong Xinyu,Zhu Jiangling,Li Sheng,Fan Fan,Cai Qiong,Ma Suhui,Su Haojie,Ji Chengjun,Tang Zhiyao,Fang Jingyun.中国西南亚高山云冷杉林中大熊猫主食竹的地上生物量及其生物和非生物影响因子[J].植物生态学报,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