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徐慧1,陈金华2,黄进3,张方敏3(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基于空间计量分析安徽省冬小麦灾损风险的时空分布[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3期
  • 李红琴1,王卓权1,张法伟2,3,4,仪律北5,郭小伟3,李以康3,林丽3,曹广民3,李英年2,3,周华坤3,4(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碳汇服务中心).祁连山南麓高寒禾草-矮嵩草草甸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3期
  • 宁珍1,2,高光耀1,2,傅伯杰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黄河河龙区间输沙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3期
  • 韦绍音1,陆汝成1,2,林晓楠1,庞晓菲3,秦秋燕1(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的广西边境地区生态服务功能交叉敏感性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3期
  • 楚纯洁,周金风(平顶山学院旅游与规划学院).河南省1960-2018年旱涝演变及其极端与持续性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3期
  • 刘小菊1,潘存德2,褚江涛1,张越1,单奇1(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林园学院).喀纳斯泰加林林下草本层地上碳密度对林火烈度的火后时间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3期
  • 刘声洪,刘惠英,罗萍,朱俊杰,兰盈盈(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赣江上游平江流域近30年不同量级降雨时空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3期
  • 龚顺清1,陈奇伯1,2,黄新会1,2,杨建光3,黎建强1,2,钱靖4(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石漠化研究院;新平县林业和草原局;新平县气象局).多年连续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坡面水土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3期
  • 杨嘉仪1,2,赵广举1,2,穆兴民1,2,田鹏3,高鹏1,2,孙文义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高寒草地鼠兔干扰下不同地表类型的土壤属性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3期
  • 贺倩1,2,3,汪明1,2,3,刘凯1,2,3(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地理科学学部;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Logistic回归和MCMC方法评价地震滑坡敏感性[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3期
  • 陈明向1,2,翟禄新1,2,阳扬1,2,薛开元1,2(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工毛竹林生态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3期
  • 苏卓侠,苏冰倩,上官周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李亚楠1,2,多玲花1,2,张明2(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基于CA-Markov和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格局与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预测 ——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谢凌凌1,许进龙1,臧俊梅2,黄天能3(广西财经学院海上丝绸之路与广西区域发展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基于Markov-FLUS模型的广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曾晨1,2,李扬镳1,段雪雯1,徐宇琪1(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土地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长江流域中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综合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付含培1,王让虎2,王晓军1(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1999-2018年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谢智博1,穆兴民1,2,高鹏1,2,3,邱德勋2,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R/S和Morlet小波分析的北洛河上游径流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姚昆1,周兵2,何磊3,4,刘斌3,4,罗涵3,4,刘敦龙3,4,李玉霞5(西昌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四川省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岷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慎璐璐1,杨艳芬1,吴晶2,白磊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中心气象台;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规律[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刘利昆1,2,赵广举1,2,穆兴民1,2,高鹏1,2,孙文义1,2,韩剑桥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青藏公路沿线土壤质量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杨丹丽1,孙建伟1,刘艳1,罗静2,赵宇鸾1,张继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喀斯特山区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耦合特征分析 ——以七星关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曹灿1,2,孙瑞2,吴志祥2,李茜1(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试验站).基于SWAT模型的南渡江上游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李琛,吴映梅,高彬嫔(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滇中城市群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钟旭珍1,张素1,吴瑞娟1,敬远兵1,门雷雷2,周婷1(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沱江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赵炜1,赵举2,魏占民1,尹春艳2,刘虎3,朱波4(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博大实地化学有限公司).气化渣改良风沙土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裴宏伟1,2,刘孟竹1,2,李雅丽1,2,张红娟1,2,肖雨霄1,2,杨国丽1,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河北省水质工程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修复措施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 ——以河北坝上地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盖兆雪,陈旭菲,杜国明(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黑土区拜泉县耕地破碎化时空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高建伦1,2,王晶晶2,任永庆3,魏孝荣2,4,谢佰承5(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省水利厅河湖运行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气象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毛乌素沙地降水和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因子的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彭雪丽,徐磊,徐维艺,阚瑶川,张长春(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基于生态适宜性的唐县城乡居民点用地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 聂慧莹1,冯华2,王文龙1,丰佳2,潘明九3,伍欢4(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侵蚀环境及水土流失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