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轩华,黄亚楠,李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北黄土区深剖面土壤水的多因子联合作用及主控因素[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3期
-
李龙1,2,张尚轩1,高鑫宇3,李强4,袁亮4,贺俊5(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荒漠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鄂尔多斯市林草事业发展中心;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环境保护部).次降雨下砒砂岩坡面细沟形态发育及其对侵蚀产沙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3期
-
陈俊翰1,2,卢琦1,2,刘雨晴1,2,何晨阳1,2,闫峰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退化区分布及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3期
-
李凯1,2,3,侯鹰1,4,付奇5,6,辛儒鸿7,邱明昆8,黄尤优9,10,刘宝印1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哥本哈根大学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管理系;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都市圈“三生空间”协同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3期
-
刘卫林1,何昊1,朱圣男2,李香1,吴滨1,张景嵘1,杨晴1,刘丽娜1(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1980-2015年江西省土地利用迁移变化分析及驱动机制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黄鑫,程文仕,李晓丹,杨昌裕,黄倩倩(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探测[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逯金鑫1,周荣磊1,刘洋洋1,温仲明1,王利成2,郭倩1,杨玉婷1,陈思慧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植被覆被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张芳宁1,杨亮洁1,杨永春2,3(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81-2016年黄土高原植被NDVI变化及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赵满兴1,2,杨帆1,马文全1,王俊1,白二磊1(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土丘陵区沙棘人工林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季节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秦子博,玄锦,黄柳菁,刘兴诏(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海岛型城市生态网络构建 ——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张海铃,叶长盛,胡梦姗(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及修复策略[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岳萌,耿广坡,王涛,杨睿,顾倩(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刘仪航1,韩剑桥1,2,谢梦霞1,尚天赦1,赵小丽1,戈文艳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基于GIS与AHP集成的黄土高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管玥1,2,何奇瑾1,3,刘佳鸿1,陈翛1,范倩2,孟庆怡2,刘相2,刘飞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黔西南州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华北平原夏玉米干旱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危险性评估[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盛舒童1,刘艳芳1,2,刘耀林1,2,3,陆砚池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沿海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力[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夏冰1,马鹏宇2,徐聪3,张磊4(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工程学院;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20年黄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及其对极端天气变化的时空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谢剑1,高鹏1,2,穆兴民1,2,吴常雪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近80年来北洛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归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郝守宁1,2,董飞3,刘晓波3,郭永刚2,苏立彬2(西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西藏尼洋河流域土地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风险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陈相标,丁文荣(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石林喀斯特岩溶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及权衡协同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何艳玲,查小春(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巴山南部山区乡村聚落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武燕1,吴映梅1,李琛1,高彬嫔1,郑可君1,2,李婵1(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基于MAUP下川滇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尺度空间分异及地理探测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王玉纯1,赵军2,付杰文2,王炎强2,温媛媛2(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系统服务综合关系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 ——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欧阳习军1,2,3,董晓华1,2,3,魏榕1,2,3,龚成麒1,2,3,吴寒雨1,2,3(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资源安全保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张春霞1,董智2,高波3,潘嘉琛2,刘超2,安淳淳2,吴其聪2(泰安市水文中心;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新泰市水务发展中心).侵蚀性雨型分类及不同植被类型对棕壤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郭嘉嘉1,李占斌1,李鹏1,2,许垚涛1,杨志3,任正龑3(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生态水文与侵蚀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基于DPSIR模型的陕西省水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杨雪琪1,武玮1,郑从奇2,王琦琨1(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山东省水文中心).基于Budyko假设的沂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识别[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刘殿君1,于森淼2,孟庆东3,陈正新1,王百群4,于洋5(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南水北调中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水利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黄河流域鄂尔多斯十大孔兑淤地坝减沙效应[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庞晓菲1,陆汝成2,张利国2,李思旗3,覃璐园1,韦绍音2,秦秋燕2(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广西国土资源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三生”功能协调关系及分区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
薛雨婷,李谢辉,贾何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基于CMIP6模式的西南地区旱灾风险未来预估[J].水土保持研究,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