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学海(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新时代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美育内涵、功能及其实现[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杨继利1,郑国民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生作文情感表达能力评价:内涵、标准与实践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任明满(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大单元教学:历史脉络、研究现状及路径选择[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钱初熹(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面向未来:美术单元课程重新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章全武(人民教育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教科书内容编制过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雷浩,李雪,吕胜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学生使用数字教科书的质量分析框架构建:从工具思维到学习中心思维[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崔余辉,徐林祥(扬州大学文学院).辩证:张志公语文教材编制思想的方法论特色[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赵连杰(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知识分类视野下英语学科知识与问题解决的关系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齐军,赵虹艳(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于“5G+教育”的新型教学生态系统:构成、功能及构建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李艳1,张维忠1,佘伟忠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小学生数学学习价值观现状的实证研究及其教学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石书奇,王本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我国学生主体研究的历程、问题及其破解[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朱志江(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教师发展中心).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方法逻辑和目标达成[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崔志钰1,陈鹏1,倪娟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校本课程研发的风险来源及其防范[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潘洪建1,杨金珍2,蒋武超1(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市解放桥小学).螺旋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刘庆昌(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操作意义上的教学论实践关怀[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李森,郑岚(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及其教学实现[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赵鑫1,2,吕寒雪2(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五育融合”引领下教学变革的价值定位、认识逻辑与实践理路[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郭超华,闫守轩(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学中“五育融合”的限度及其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陈先云(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语文要素的内涵及其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张汉林(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后疫情时代的跨文化交流:历史教育应有何作为[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张家辉(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学科教材论的概念建构与发展路径——以地理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孙妍(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统编历史教材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教学指要[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胡定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关于高质量课程治理体系与育人实践体系关系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罗立祝(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关系演变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杜尚荣,游春蓉,朱艳(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内涵、表征及功能[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王鉴,单新涛(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论教材驱动教学变革的逻辑与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